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落细各项工作措施,以春季农牧业生产平稳保障全年农牧业增产增收,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全力确保粮食安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细化分解粮食生产目标任务,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只增不减,守牢粮食安全底线。要抓住备耕春播有利时机,压实属地责任,强化措施落实,加大“非农化”“非粮化”排查整治力度。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组成工作组,对耕地撂荒和“非粮化”情况开展现场核查。各地要持续开展属地检查,多措并举落实整治措施,挂图作战,逐步销号,坚决遏止增量,分类有序消化存量,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全省耕地“非粮化”整治任务,年内撂荒地全部复耕复种。
二、充分保障农资供应服务。供销部门要严格落实“淡储旺供、平抑价格、保证供给”要求,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切实做好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储备、调运、供应工作,及时增补采购,确保农资供应量足质优价稳。优化农资供给结构,倡导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等科学施肥技术,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农业农村部门要保障各类作物种子供应,动员群众相互预约、民间串换,保证用种数量和质量,适时储备晚田作物种子,保证应急需要。及早做好农机具购置补贴发放工作,确保农机具按时按需到位;要组织开展农机保养、调试和检修,加快播种进度,扩大机耕机播面积,提高春播质量和效率。市场监管、农业农村、供销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积极开展农资、农机打假保春耕活动。认真开展农资市场执法检查,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种子、肥料、农(兽)药、无证或侵权生产经营、虚假宣传等坑农害农行为,维护农资市场秩序,净化农资市场环境,确保农牧民用上放心农资产品和农机具,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三、统筹推进春耕生产。各地要立足省内外农产品市场行情,科学指导农民围绕优势产业调整种植结构,加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力度,抓好种植“订单”,引导农户合理安排生产。积极动员和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农村牧区,加大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为农民进行现场科技咨询,送技术、信息进村入户,切实提高技术到户率和到田率,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全面落实“双减”行动、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全膜覆盖、轮作倒茬等主推技术。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进行灌水,改善土壤墒情,预防冻害发生,确保冬小麦正常生长。加强技术指导,积极应对各种天气灾害,加强设施温棚防寒保温,保障蔬菜稳产保供。
四、抓实抓好畜牧业生产。要督促指导农牧户做好接羔育幼工作,加强母幼畜保温御寒。提高牲畜棚圈防寒保温和抗风能力,加强怀孕母畜和新生仔畜管护,提高繁活率。认真排查防灾保畜物资调运储备情况,加大饲草料贮备力度,有计划地贮备能够满足春季畜牧业生产需要的饲草料。扎实开展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加强以非洲猪瘟为主的动物疫情监测排查,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及时发现消除隐患。加强动物卫生检疫监督,严格活畜禽调运监管,切实落实调运前备案和落地监管等关键措施。各地要结合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积极开展禁牧减畜,切实加大非生产畜出栏力度,加快周转减轻草场压力。
五、全力抓好防灾减灾。气象部门认真做好春季农牧业生产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强化春季农牧业生产气象条件监测预报预警,做好第一场透雨滚动预测、土壤解冻后墒情及旱情的监测工作,及时精准发布春旱、低温、倒春寒、大风等灾害气象监测预警信息;认真做好春季抗旱人工增雨作业的各项准备工作,密切监视天气条件,抓住有利时机,科学组织实施春季人工增雨作业。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全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水利部门要立足抗旱,抓紧修复水毁震损水利设施,管好、用好水库、涝池等蓄水设施,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确保春播用水调度、春灌顺利进行。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春季农牧业生产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强调度,实化责任,狠抓各项措施落实,确保政策、资金、技术、服务“四到位”。各有关部门要立足职能,认真做好“三农”服务工作,解决好广大农牧民群众在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要尽早拨付支农资金,强化资金监管,确保农牧业实用技术、设施建设尽早落到田间地头。金融部门要创新服务方式,简化放贷手续,切实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力度,确保不误农时。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