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兰西城市群建设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海东市新型城镇化建设
来源:    时间:2016年04月29日    

海东市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问题,促进经济结构、社会结构转型发展,加快“在兰西经济区中段快速崛起”步伐。

一、坚持创新发展,释放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强劲活力。高水平编制完成海东市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利用规划、海东市新型城镇化规划等,城市主城区控规覆盖率达85%,规划建设区面积达207平方公里,各县城市建设呈现差别化定位和发展,集镇建设重点推进,城镇群落初步显现,城市形态初步具象,城市功能整体增强,全市城镇化率达40%。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完善被征地农民市民化保障体系,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引入金融机构在海东成立分支机构,成立了全省首家村镇银行,全省首支30亿元政府债务平滑基金落地,PPP融资模式运用领域不断扩大。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进一步推进公共资源在城乡的优化配置,完善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

二、坚持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和区域统筹迈进。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按照“产城一体、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将工业园区建设纳入了城乡总体发展规划,以产兴城、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统筹发展的模式初步形成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得到提升,城乡均衡发展迈出重要步伐。加快推动黄河流域城市和工业发展,启动了化隆巴燕·加合市级经济区、循化积石·街子十里经济带、清真食品产业园建设。全面加强区域合作,与兰州加强边界共建,积极推动西宁·海东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启动实施“城市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成立了市、区两级城管综合执法机构和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机构,组建市级公交集团和水务集团并开始运营。

三、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家园。坚持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提高经济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过程。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试点工作扎实开展,一批重点项目已经实施。始终坚持在经济发展中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理念,在工业园区发展中,严把项目准入关和环评关,杜绝了“两高一低”项目进驻,“高、新、轻、优”产业发展方向得以持续推进。加大落后产能关、停、并、转、迁力度,大力推进基础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大力实施“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建设,做足绿色文章,湟水河生态综合治理和南北山绿化取得新成效,完成了工业园区、高速公路等重点区域的高标准景观林带建设,实施了新一轮农村、交通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有力支撑了生态屏障建设。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在445个村建立了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大力实施湟水流域治理工作,出省断面水质达标率为63.3%。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全市空气优良率达79.2 %以上,人居环境得到切实改善和有效保障。

四、坚持开放发展,着力提升城市影响力。青藏高原东部国际物流商贸中心加快建设,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B型)得到国家批准,成为青海省首个海关保税监管场所,将引领、带动、辐射和服务全省及周边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青海海吉星国际农产品集配中心项目落地。中国移动青海云计算项目建成投运,成为青藏高原首个大数据中心。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迈出重要步伐,孵化、创业、产业化功能开始显现。致力于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相关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举办了亚欧论坛、秦商大会,协同沿线城市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旅游发展联盟。通过开放发展,海东的影响力、辐射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开始在东部城市群建设和“兰西经济区”发展中赢得主动。

五、坚持共享发展,扩大新型城镇化建设红利。在城镇化建设中牢固树立民生意识,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积极搭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拓宽就业渠道,拉面经济、金秋采棉等劳务品牌效益不断提升。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挂牌开学,高铁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成使用,海东市第一高级中学加快建设,学前教育积极有序发展,呈现出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力推进医疗健康、文化体育、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发展,市三甲医院、儿童诊疗中心、健康养老基地等开工建设,互助县5A级景区创建工作顺利推进,生活性服务业体系构建逐步完善。积极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和城镇保障房建设,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公路建设,城乡居住条件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