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专题专栏 >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海东市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成效明显
来源:    时间:2016年07月26日    

一、做法与成效

(一)加强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发展。严格按照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开展屠宰场重点整治和巡查,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着力推动绿色发展。

(二)转变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将构建产业体系、生态体系、经营体系和推动粮油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服一体、一二三产融合作为关键,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全市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318.1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87.14万亩,增加1.8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4.78万亩。特色优势作物面积271.45万亩,比重达到85%。养殖业在突出肉羊、肉牛、生猪三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獭兔、奶牛等养殖,上半年全市草食畜存栏达207.53万头只。全市草食畜出栏53.59万头只,肉、奶、蛋产量分别达到55618.41吨、32990吨、6956吨。计划新扶持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400家,职业农民200名,家庭农场600个。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模式,今年计划以“黄河彩篮”等工程、以互助农业园区等为重点,开展融合发展试点。

(三)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发展活力。着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市级利用全市惠农“助保贷”平台,向全市养殖场、合作社及现代生态牧场等5家企业落实贷款1100万元。向中国银行推荐大学生创办领办企业80个,预计支持资金2400万元;向青海银行推荐农牧企业及专业合作社400家。以奶牛业为切入点,推进养殖业生产模式改革。按照供给侧改革要求,通过与深圳维也纳集团合作,加快农畜产品营销模式改革。各县结合实际,扎实推进农村牧区改革。

二、存在问题

一是由于农牧业比较效益低,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或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副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二是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发展尚不规范,部分经营主体围绕“项目”而发展,没有真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导致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出现盲目跟风的现象。

三、下一步工作

(一)紧扣“一个中心”。牢牢把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个中心,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为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为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为可持续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牧业发展道路。同时,突出高原特色,结合海东实际,将优化农牧业结构作为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的基础,构建以特色蔬菜、果品、牛羊和生猪养殖为主的川水地区特色经济带;以马铃薯、玉米全膜覆盖、沙棘种植和草畜联动为主的浅山地区循环经济带;以优质油菜及脱毒马铃薯制种、苗木繁育和树莓种植为主的脑山地区绿色经济带。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把产业链增值更多地留在产地、留给农民。

(二)打造“两个平台”。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打造资源节约、资源循环为主的两个示范平台,力促全市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示范平台,依托“黄河彩篮”建设,示范推广标准化种植,推行集约化生产,引领全市农业生产走资源节约型之路。同时,着眼生态农牧业,开展种植业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逐步降低物化投入,让土地“休养生息”,恢复地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精准生产模式;开展以残膜回收为主的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杜绝“二次污染”。启动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实现“零污染”;推广畜禽规模化养殖、有机肥加工生产、农家肥积造一体化发展模式,实现养殖场粪污二次利用。资源循环示范平台,依托现代生态牧场和家庭牧场建设,引导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农畜联动、草畜并举”。在全市浅山区域大力发展全膜玉米、燕麦等饲草产业,依靠丰富的饲草资源,推进农区畜牧业发展,以家庭牧场为基础,增加全市养殖总量;以现代生态牧场为引领,示范全市畜牧业走标准化养殖之路。 

(三)突出“三个重点”。围绕“菜篮子”供给、浅山农业转型、生产和市场对接,突出“黄河彩篮”、饲草产业、新型经营主体三个重点。“黄河彩篮”建设求“强”,推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创新技术、人才、资金、建设四大机制,促使“黄河彩篮”成为融高科技、高产出、高效益为一体的现代“菜篮子”精品工程。同时,全环节、全过程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引入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创建网络物流业态,使“黄河彩篮”成为设施装备优良、技术模式先进、产品优质安全、经营机制灵活、管理服务到位和效益显著提高的“菜篮子”生产基地的典范。发展饲草产业求“大”,推动农区畜牧业发展。将饲草产业作为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切入点,进一步扩大饲草种植面积,提高产量,为扩大全市养殖总规模拓展空间。同时,提高饲草加工能力,逐步走上满足本市、面向全省的发展轨道。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求“专”,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产业化经营程度,规范引导,加快步伐。形成以家庭承包农户为基础,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

(四)强化“四个保障”。增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部活力,强化以政策、投入、品牌、科技为主的四大保障。政策保障强落实,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金融体系改革为核心,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投入保障强融资,与当前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认真谋划和争取一批管长远、能带动、助脱贫的重大项目。科技保障强后劲,重点解决好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品牌保障强特色,注重打造高原特色品牌,实施品牌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