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专题专栏 >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全省最重要的农产品高原特色果蔬源自海东
来源:海东时报    时间:2016年09月25日    

□时报记者李隽

沃野千里土生金。海东有着长达数千年历史的农耕文明,河湟各族儿女在这片热土上,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绚丽的农耕文化。在这片物产丰饶的高原大地上,各种特色农产品硕果累累,奠定了海东“青藏高原瓜果之乡”的历史地位。

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过这片土地时,海东农牧业进入发展的快速期。新世纪,海东市积极响应党中央“多予、放活、少取”的惠农政策,出台了加速土地流转支持政策,使海东农牧业获得了腾飞的巨大推力。如今,海东农牧业正沐浴着撤地设市和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春风,再度焕发出勃勃生机。

供应基地

海东市是全省最重要的蔬菜及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全市实有耕地318.1万亩,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37%,草地总面积1300.34万亩,可利用草地1111万亩。农作物主要有马铃薯、油菜、小麦、青稞、玉米、蚕豆、豌豆;畜牧业主要以舍饲为主,家畜家禽主要有牛、羊、互助八眉猪、海东鸡等;水产主要有虹鳟鱼、金鳟鱼等。同时,苹果、梨、杏子、桃子、核桃、沙果等杂果和西瓜久负盛名,乐都紫皮大蒜、循化线椒等更是闻名遐迩。

近年来,海东市努力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特色农业增产增效,继续扩大“两特八优”规模,推进蔬菜、果品、肉类、冷水鱼及富硒农产品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夯实品牌农业发展基础。依托“粮改饲”工程,将饲草产业作为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切入点,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产量,拓展养殖规模空间。依托现代生态牧场和家庭牧场建设,促进“农畜联动,草畜并举”,使饲草加工转化率达到30%。

2015年,海东市粮食总产达到54.4万吨,占全省的53%;油料总产12.8万吨,占全省的42%;蔬菜总产70.2万吨,占全省的42%;各类肉产量达到11万吨,占全省比重26%;蛋产量1.34万吨,占全省的38%;奶产量6.3万吨,占全省的15%;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57.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196元,高于全省平均值263元。

一组组骄人的数据,印证着海东农牧业奋进的铿锵足迹和高速发展的辉煌成就。如今,一个充满活力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在高原之东快速崛起,海东已然成为了全省重要的商品粮、油、肉、禽蛋、蔬菜和果品生产基地,成为了引领全省现代农牧业发展的示范区。

高原特色农牧业的华丽转身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青海省菜篮子供需矛盾加大,蔬菜价格持续走高,菜篮子建设便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鉴于这种现状,海东现代农业在巩固提升现有老基地的基础上,由城郊向农村延伸,由湟水流域向黄河流域扩展。同时,立足优越的自然资源,确立了以特色蔬菜、果品、牛羊和生猪养殖为主的川水地区特色经济带;以马铃薯、玉米全膜覆盖和草畜联动为主的浅山地区循环经济带;以优质油菜及脱毒马铃薯制种、苗木繁育和树莓种植为主的脑山地区绿色经济带的“三大经济带”的发展布局。

针对浅山地区农民大量迁出,耕地闲置的现状,海东市不断扩大饲草种植面积,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农畜联动、草畜并举模式,形成农业内部紧密协作、循环利用、一体化发展的经营方式。围绕规模化标准养殖、家庭牧场、生态牧场建设,着力推进从家庭式小规模养殖到绿色化、生态化、高效化、安全化养殖的转型。2015年,全市草食畜饲养量达到349万头(只),生猪饲养量205万头。全市认定的省级规模养殖场达492家。规模养殖户达到4.7万户,规模养殖比例达到45%。全市累计发展家庭牧场5404家。

从家庭副业到支柱产业,从家庭零散养殖到规模化养殖,全市畜牧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全市农牧业积极助力脱贫攻坚,使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5400多元增长到2015年的8196元。

如今,海东市兼顾县域特色,突出民和旱砂西瓜、乐都紫皮大蒜、循化线椒、互助八眉猪等区域性特色种养,全市现代农业形成了“百花竞秀,共创锦绣”的发展格局,迈上了从分散、小规模、低效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转型发展之道。

示范园区成为发展急先锋

高原特色科技园、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园……如今走在海东市广大农村的田间地头,到处可以看见这些标志牌;树莓、黑莓、杨桃、黑枸杞等一些观赏效果强的国内外名优奇特果蔬新品种纷纷成了农业园里的“主人”;无土栽培技术、移动式管道水培技术、立柱式无土栽培技术等一批前沿新颖的栽培新技术得到了集中展示。一个个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已经成为海东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窗口和先锋队。

近年来,海东市以园区发展为引擎,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根主线,坚持不懈地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建基地、育龙头、兴市场、活流通、强科技,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大示范引导力度,打造新型载体,培育新型农民。大力推进农业园区建设,互助、乐都两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已初具规模,民和、平安、循化、化隆四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全市“一区、两核、四园”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农业园区科技创新、引领带动、展示培训、示范推广、加工转化、休闲观光六大功能日益凸显,在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着眼新一轮“菜篮子”建设,海东市兴建了“黄河彩篮”现代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以黄河为中轴,横跨循化县查汗都斯乡、化隆县甘都镇的格局基本形成,现已完成投资3.9亿元,已建成733栋日光节能温室,60栋双膜拱棚,2万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并配套了578栋的日光节能温室水肥一体化种植系统和保温设施。引进了玻璃温室种植、自动化控制、节水滴管和水肥一体化精准控制系统等技术,推广了资源循环等模式,通过一系列创新,突出了“新技术、新品种、新管理、新能源”的经营理念。

同时,海东现代农业加快与信息化的融合,以品牌农产品的推介营销为抓手,依托“黄河彩篮”基地,开展“互联网+”试点,发挥电子商务、物联网系统、直销门店的作用,建立基地营销网络体系,加快发展农产品现代化仓储物流系统,着力打造“互联网+农业”的新型发展模式。

如今,一个设施装备优良、技术模式先进、产品优质安全、经营机制灵活、管理服务到位和效益显著提高的菜篮子生产基地典范在河湟谷地呼之欲出。

现代农牧业的未来更精彩

今后的海东,将继续按照产业化、品牌化的理念,探索“基地+农户”“企业+农户”等经营模式,实现农户与市场的对接。将通过龙头升级,招商引资等一系列“组合拳”使现代农业的发展精彩呈现,从而让海东吸引更多的外部目光,也让海东农业走向精彩的外部世界。

数载磨砺,终结硕果。海东现代农业的美景已然绘就,一个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海东新模式如同一幅锦绣画卷自由舒展。我们相信,海东的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一定会开出灿烂之花,结出丰硕之果,成为青藏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