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专题专栏 > 新型工业化
金色谷地:续写丝路新传奇
——海东工业园区巡礼
来源:海东时报    时间:2015年09月21日    

1

一轮金色的朝阳,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冉冉升起,照亮湟水南岸一座拔地而起的新城。一架飞机沐浴朝晖轰鸣着冲上蓝天,一列银色的和谐号动车飞驰而过,西出小峡……

这是2015年初秋的一个早晨。此刻,在湟水河谷海东工业园区科技园创业大厦前。这座地标式的建筑是一个象征。它犹如一个孵化创业梦想的摇篮,一个个梦想将从这里起飞,化作触手可及的美好现实,它更像一艘扬帆领航的旗舰,正劈波斩浪,驶向未来。

眼前正在发生的一切,令人激动不安,思绪飞扬。这是一片流金的谷地,一片哺育文明的谷地,一片流淌着彩陶传奇的谷地。今天,谷地里的人们正承接千年的梦想,踩着时代的鼓点,万众一心,凝聚力量,追逐新梦想,续写新传奇。

2

21世纪前10年,海东初步奠定了加快发展的基础,积蓄了跨越发展起跳的潜力。在第二个10年,随着国家和全省经济发展战略调整转移和重新布局,海东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正是基于这样的主观条件和客观需求,标志着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身的海东工业园区应运而生。特别是兰西经济区建设和“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提出,为海东工业园区建设注入了愈加强劲的动力,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青海,正凭借东风,致力于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基地、重要支点和人文交流中心。青海省委、省政府对海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将其打造成青海功能优化的重要城市、兰西经济区的产业基地、高原现代农业的示范地区、东部城市群的重要支撑、全省科学发展的新增长极,在兰西经济区中部快速崛起,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快速崛起。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海东凭借地处兰西经济区区域中心地带的地理优势,承接国家战略的实施,正主动出击,融入“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大格局。

2014年11月,海东市委书记于丛乐在《人民日报》撰文认为:实现“两个崛起”,海东充满希望。着力打造向西开发开放的重要节点和黄金腹地,使海东成为青藏高原养生宜居之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清真食品基地和轻工业基地。

海东工业园区,这个时代的产儿,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降临河谷,在风雨历练中逐步发育成长。

3

打开网络卫星地图,搜索湟水谷地。从高空俯瞰,这片区域像一片绿叶,湟水谷地是叶柄,山脊和山谷之间的河流是叶脉。再拉近,道路和各种建筑物尽收眼底。向小峡方向,地图上即刻会凸显一处全新的地貌:临空经济区。正在建设中的个个区块各具特征,星罗棋布,如果在夜晚,就会看见闪烁的灯火和曳彩的湟水。

梦想。现实。而这一切,就发生在短短4年之中。

2011年2月。湟水谷地,春天似乎来得更早一些。在这片后汉将军赵充国曾经屯田的古老土地上,群英逐鹿,一场现代工业文明大戏拉开了序幕:青海海东工业园区正式成立。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园区将承接我国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延伸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聚集区。

突出的区位优势、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陆续出台的优惠政策、不断改善的基础设施,吸引一只只“金凤凰”飞落谷地。从此,这里成为青海东部投资开发的新兴主战场。

2012年6月,平安柳湾村,随着第一锨土的掘起,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暨海东科技园正式奠基。这是中关村国家示范区在北京市外建立的第一个辐射基地,被誉为“西部硅谷”,一时成为人们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栉风沐雨,爬坡过坎,不断朝着既定目标,奋勇直前。春华秋实,4年多时间过去了,昔日平静的谷地里塔吊林立、高楼竞起、道路通达、花树相映,一幅工业化、城市化诱人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占地100平方公里的“一区四园、两个集中区”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高新轻优的产业体系已见端倪;

1个千亿元、3个500亿元的产业基地初步建成;

据统计,至2015年6月,园区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356亿元;

预计到2020年,可完成投资500多亿,实现工业销售收入2500亿元。

4

为了同一个梦想,青海省委、省政府和海东市的决策者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者们殚精竭虑、露宿风餐,4年多来,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由此,才使得园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一批高新轻优的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开花。

凤凰涅槃。破茧化蝶。古老的谷地精神焕发。改变了的不仅是地貌,并且,人们的思维和意识也发生了深刻的嬗变。

临空综合经济园重点打造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青藏高原东部国际物流商贸中心,发展以信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际物流商贸、保税及空港产业。基础已打牢,规模已形成,

青藏高原东部国际物流商贸中心、保税物流中心等重大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之中,最终将形成立足东部城市群、服务青海、面向青藏高原、影响全国的综合性智慧物流城。

2015年8月27日,由三田雍泓集团投资兴建的青海-中国北山东部石材城正式建成运营。闽龙国际物流万博广场一期商城主体接近完工。这不仅标志着海东工业园区商贸物流板块开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也标志着物流商贸中心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投资环境更加优化。

海东科技园致力于“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的创新生态链建设。目前已有94家企业签约入驻,并聚集了大批高新科技人才,现已建成一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一个院士工作站。

开放的“海东驿站”,以零收费的方式为初创者提供社交共享空间,在轻松开放的环境里,挖掘创业新星,促成创业机遇。

在柳湾咖啡馆,每周五下午,科技园的年轻创业者们齐聚一堂,或聆听主题演讲、或畅谈创业构想,或探讨高新技术,或共商发展大计......这里真是一个梦想的“孵化器”,在人们的期待中,那梦想的鸟儿就会一只只啄壳而出,展翅飞翔……

科技园的柳湾城市公园水光潋滟,秋色渐浓,正昭示着美好的愿景。公园水系北岸是正在建设中的人才公寓,南岸是已落成的企业标准化厂房,下游的柳湾咖啡一条街正在建设中……

海东科技园,无疑蕴涵和洋溢着一座新城的气魄和品质。

从湟水谷地到黄河谷地,在海东工业园区引领下,工业生产的佳音频频奏响——

康泰大压机、汉能光伏等国内领先的项目建设已迈出实质性步伐,并填补了国内空白;

伊佳、嘎雅等民族特色轻工业茁壮成长,其产品已全面打入国际市场;

互助青稞酒产能不断扩大,并成功上市……

仅2015年1至4月份,海东市注册中小微企业7898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7户,从业人员5万多人。

5

2015年6月19日,平安区小峡镇石家营村卧龙山前,一场庆祝演出正进入高潮。观看演出的群众绽开了喜悦的笑脸......原来是首批600多户回迁群众领到了入住高铁新区新居的钥匙,正纷纷喜迁新居。

为了有效解决因工业园区和东部城市群建设而整体拆迁的平安、互助两区县13695户拆迁农户近5万人的民生问题,海东坚持园区“产城融合、产城一体”的建设理念,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园区回迁群众的生活水平,改善回迁群众的居住环境,从2011年同步开始,在工业园区临空综合经济园实施高铁新区整体搬迁集中安置项目。

4年时间,一座新城矗起,5万农民实现身份转换,离开土地进入城市。这无疑是一个痛苦而艰难的过程,诸多棘手的难题需要耐心细致、积极稳妥的解决。如心理、管理、服务、就业等等。

在这方面,海东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正如市委书记于丛乐所说,要在海东开发建设中让老百姓同步得到发展,让他们早日安居乐业,让他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为3.5万农户设计精美小区。高铁新区依山旁水,建筑风格新颖别致,适宜人居。按低密度、高绿化、全配套的理念规划设计,使整个小区统一和谐自然,为搬迁农户提供一个安静、舒适、便捷的居住生活环境。

配套齐全的公共设施方便居民。配套公共设施齐全,社区卫生服务、幼儿园、完全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客运中心、农贸市场、超市及沿街商铺正在加紧建设,景观、绿化、铺装、照明等工程全面铺开。

首批两万户将陆续住进高铁新区。截至目前,一期200栋楼6193套安置房已建成,并完成了129栋楼4137套安置房房屋钥匙移交工作,2579户开始装修,458户开始入住;二期113栋楼4424套安置房,已完成主体及部分装饰装修工程……

拔地而起的高铁新区,不仅成为全省档次最高、配套设施最完善的安置区,也成为谷地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站在金色谷地,见湟水奔流东去,秋日的艳阳照耀着这片热土和对岸的高铁新城,天南海北的创业者在这里追逐梦想,成千上万祖辈躬耕土地的农民艰难地完成了一次痛苦而又充满希望的转身。

园区,新城,携手同行,集聚发展之势将日益显现。人们的一些焦虑和疑惑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解,共享发展福祉。前面,是一片更加宽阔高远的蓝天。

彩陶的窑火、屯田的篝火已黯淡在历史深处,照亮河湟未来的,必将是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殷殷曙光……

时报记者 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