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专题专栏 > 新型工业化
工业体系实现脱胎换骨
来源:    时间:2016年11月07日    

□时报记者 李增平

在历史的长河里,三年只是短短一瞬间,然而对于海东而言,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却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海东市每年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不难看出,从2010年工业增加值51.72亿元,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133.7亿元,这个数字足以说明海东工业跨越发展的速度。尤其是2013年7月,海东完成撤地建市后,海东工业在海东工业园区这个“火车头”的带动下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嬗变。

“高大上”项目 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海东最东端的民和县吹起了海东工业现代化的号角。一批以铁合金、碳化硅和水泥为代表的高耗能企业在老鸦峡东段至川口镇的狭长地带兴起。

随着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等理念的深入人心,海东工业转型升级,集约化发展迫在眉睫。2011年,海东工业园区诞生了,并逐渐形成了以海东工业园区为主,下设临空经济综合园、互助绿色产业园、乐都工业园、民和工业园、化隆巴燕·加合市级经济区、循化清真食品(民族用品)产业园的“一区四园两个集中区”的工业格局,并确定了“高新轻优”的发展方向。

以园区为主力,全市产业结构向特色优势型、循环经济型、创新驱动型和园区带动型转变。一个个“高大上”的“高新轻优”产业项目落户海东,并迅速形成生产力。

2015年,青海康泰锻铸机械有限责任公司1066项目成功挤压出长度位列世界第一的碳钢、合金钢、高合金P91钢管,填补了国内、国际空白,标志着铸锻机公司680MN多功能压机打破了国外对该领域技术和产品双重垄断,向实现高端产品国产化迈出了关键一步。

今年10月28日,坐落于临空经济综合园的青海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成并投入运营,填补了青藏高原海关保税物流监管场所的空白,标志青海省对外开放水平和能力达到一个新高度。

项目带动、投资拉动是推进海东经济建设“三大历史任务”的主要动力,更是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的强大引擎。三年来,海东工业园区持续发力,企业不断成长,工业发展强劲。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海东工业园区共入驻产业项目108项,总投资615亿元,累计完成产业性投资365.7亿元。

产业发展升级,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近年来,海东市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等装备制造、农特产品加工、有色金属、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节能环保和现代服务业等八大产业。集中力量引进和推动了青海庆丰铝业、青海聚光高新技术有限公司、青海明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高原大数据中心、比亚迪锂电池材料、海吉星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等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

科技创新 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海东市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以创新带动产品升级、企业升级和产业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业态,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作为中关村国家示范区在北京市外建立的第一个辐射基地,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海东科技园),积极构建承接发达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向西部转移的平台,逐步将其打造成为青海省的“人才集聚基地、科技创新基地、企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创业大厦、柳湾咖啡馆创业服务楼、人才公寓这些平台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已有129家企业在这里落地生根,科技与创新的智慧之光在这里闪烁。

青海百能于2012年入驻海东科技园,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实现了锌溴液流储能电池隔膜、极板和电解液等关键材料的自主生产,打破了美、日对该储能电池技术长期垄断的局面,填补了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空白。其中,锌溴液流电池技术今年3月成功入选2016年全球清洁技术峰会前30强清洁技术,标志着青海百能孵化成功,成为了海东科技园第一家孵化成功的企业。

除此之外,海东市积极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依托技术改造、装备升级、战略合作、兼并重组等有效形式,继续调整轻重工业结构,对已有的存量实施节能减排、技术升级循环化改造,“让老树开出新花”。2015年,青海西部水电公司投资5000万元实施了电解铝智能操控系统,实现了由粗放型、经验型向精细化、智能化的转变。

引进项目 关键在于留住项目

近年来,海东市利用“青洽会”、“西洽会”等有利机遇, “引进来”、“走出去”,把开放的大门打得更开,步伐迈得更大。三年来,海东市多次组织企业家到海东考察项目,优化招商路线,改善招商环境,增强招商实效。

今年 “青洽会”,海东市落实签约项目89项,总投资438.82亿元。总投资120亿元的陕西坚锐消防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GWH锂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镍基合金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10GWH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生产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青海铭德能源物流集团有限公司2×350MW热电联产项目……如今,广开合作大门,广泛借智借力已成为海东的一种新常态。在这种背景下,一大批投资额几十亿元乃至上百亿元的重量级项目在海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项目既要“引进来”更要“留得住”。 青海藤田富硒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地2012年入驻海东工业园区,企业地扩大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遇到了缺资金的难题,公司负责人将情况反映到了工业园区经协科技部。“园区为我们解决了1000多万的设备购置资金,使我们渡过了难关。通过这次合作,我们立足海东发展壮大的信心更足了。” 该公司办公室主任王伟告诉记者。

青海藤田富硒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资金难题得以解决,得力于海东工业园区制定出台的入园企业管理办法。根据办法规定的内容,园区为入驻企业提供“一门式”服务和“一站式”办公,积极为入园企业争取贷款贴息、技改补助、项目前期补贴等各类专项扶持资金,并兑现相关优惠政策。

高新轻优 全力打造绿色工业园区

今年“青洽会”,作为海东工业园区环保产业方面的代表性企业,青海明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3D打印技术让市民大开眼界。同时,这项现代科技与石膏完美结合的项目,对海东传统的石膏产业进一步提档升级意义重大,以此为龙头,海东可以形成了一条无污染可循环的石膏产业链。

企业要引进来,首先要跨过环保这个“门槛”。在项目引进中,海东市坚持在经济发展中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严把项目准入关和环评关,杜绝“两高一低”项目进驻,“高、新、轻、优”产业发展方向得以持续推进。

在坚持引进绿色、环保、无污染项目的同时,海东市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时,牢固树立生态保护优先理念,进一步加强绿化、粉尘治理、排污等工作,确保园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倾力打造绿色园区。截至目前,海东工业园区投入资金约3.9亿元,平整土地近3万亩,绿化造林近2万亩,开展了一系列环境综合整治专项活动,对27块区域进行集中整治,对两年暂不利用的土地临时种草。新增污水管网12.4公里,实现了园区污水管网与平安区污水处理厂的无缝连接,园区企业生产生活污水全收集和全处理。

三年来,海东工业思变求新,聚势腾飞。一个个项目记载着工业跨越发展的轨迹,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厂房,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道路,让人时时都能感受到工业经济飞速发展的强劲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