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海东地区科技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来源:    时间:2012年06月26日    

十二五 期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继续深入推进《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各项战略部署的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精神和行署的安排,为全面提高全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现结合海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 十一五 期间科技发展回顾

科技项目工作成效显著。 十一五 期间,共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63项,其中实施科技富民项目34项,总投资45833万元,其中无偿资助资金4780万元。科技项目的实施效果显著,各类科技项目已实现产值65860万元,实现利税5200万元。大力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设备,充分发挥科技项目的先导和示范作用;全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增置了一批先进的农业设施,又带动辐射周边地区,推广了一批重点技术和品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户科学种植、养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使我区科学养殖种植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农村能源建设又有新的进展。在全区推广太阳灶14.16万台,加之农民自行生产和购买的部分,全区15万多农户用上了太阳灶,2万多农户用上了沼气,既缓解了农村能源紧缺的困难,也保护了生态环境。争取国家项目实现新突破。 十一五 期间,海东争取到科技部项目23项,无偿资助资金达到3480万元,总投资在3亿元以上。其中,争取到较大的科技项目8项。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的 平安元石山镍铁矿科技开发项目 ,总投资1.95亿元,其中科技部无偿资助1000万元;互助、平安、乐都等6县分别争取到的科技部富民强县项目,年平均争取无偿资助资金203万元,资助资金总额达到1015万元(互助120万元、平安170万元、乐都210万元、民和180万元、化隆165万元、循化170万元)。争取到科技部专项1项,乐都县《青海——杨凌高新农业技术合作模式建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无偿资助资金达200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海东的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水平。

科技特派员工作稳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在试点的基础上,科技特派员制度在 十一五 时期全区6县全面推行,全区先后选派180名科技特派员到农村或企业,为86个科技项目开展技术服务。科技特派员与农民、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找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为生产服务的结合点。地委、行署出台了《关于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创办、承包、承租经济实体暂行办法》,对科技人员实行业绩与收益挂钩,调动了积极性,创造了展示其才华的平台。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培训更加贴近农民需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00余次,培训农民2万人(次)。科技推广力度加大,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140余项,加上实施的其它科技项目,共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80余项。创建利益共同体11家,形成龙头企业5家。

科技服务体系得到加强。地、县、乡共有技术服务推广站169个,全区科技人员总数达到30419人。全区每万人有科技人员192.5人(按全区人口158万人计);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3.16人;农业技术人员21.08人;卫生技术人员18.56人;教学人员104.06人 ,已初步形成了一支门类齐全的专业人才队伍。全区每年有35万名以上农民参加各类科技培训,其中2万名以上的农民受到重点培训。已有24471名农民领到技能培训合格证书,22799名农民领到绿色证书,农民实用人才已达到10万人。全区共培育科技示范乡镇20个,科技示范村210个,科技示范户11622户。组建地、县级学会和专业协会300个,会员达3万多名;建成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个,地级农业科技园区4个。建立农业各类科技示范基地28个,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省级林业科技示范基地4个,县级10个,应用各类新技术造林60余万亩;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24个,规模养殖户达到4万户。

企业技术不断进步。全区工业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共完成各类技术改造70余项。同时不断增强企业内部技术力量,研究运行新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从而实现了产值大幅跃升,质量不断提高,品牌不断涌现的局面。以水泥为主的建材产业,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生产能力达到275万吨,占全省的水泥生产能力的60%;以硅铁、碳化硅、电解铝为主的高耗能冶炼业在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中得到发展壮大,产量分别占全省的50%、20%、11%;以水电为主的能源开发势头强劲,水电装机容量达到204万千瓦,正在建设的电站达到172万千瓦;以 雪舟 、 伊佳 等为主的轻纺也开发发展迅速,产值达到2.1亿元,出口创汇达到1120万元;以 互助 牌青稞酒、天香辣椒等为主的食品、饮料工业技术开发,成为全省的特色品牌。

科普工作取得明显成绩。坚持长期开展了 科普之冬 、 科技活动周 、 科技下乡 和科技培训工程。近年来每年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000多期,培训群众80多万人(次),骨干人才10万多人(次)。积极配合科技部实施的 西部科技人才培训工程 、中科院实施的 西部之光 培训项目,培训中青年科技人才400多名。全区120多名科技管理人员、专业科技工作者到省内外接受高层次专业培训。同时在中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活动,每年有25万多人(次)青少年受到科普教育。

二、 十二五 期间海东科技发展的环境分析

(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当前,科学技术的新突破以及重大集成创新的不断涌现,使科技创新呈现群体突破态势,科技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和加强,国家重视支持科技事业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政府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不断加强、影响日益增大,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快,区域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日益广泛,知识产权保护面临尖锐的挑战,学科交融整合加快,新兴学科不断涌现,科技与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的关系日益紧密。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科技事业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国家将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的重点仍然向科技、“三农”、民生、农村和社会事业倾斜,我们也将面临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由于我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因此,全区科技事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地委、行署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各级领导科技意识的增强,依靠科技促发展,从科技中要生产力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以及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区域间科技发展呈现明显的差异,东西部地区科技发展的快慢造成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十分重视科技发展,不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科学技术呈现飞速发展的势头。 十二五 时期,是我国科技发展进入一个飞跃发展的阶段,自主创新仍然是科技工作的主旋律。海东地区是一个欠发达地区,科技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科技创新的观念不新,机制不活,大部分企业技术创新意识薄弱,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经济增长方式仍然以资源消耗和粗放型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不高,传统产业高新化速度不快,产业基础薄弱,缺乏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科技成果转化步伐相对缓慢,工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不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全民的科技意识不强,社会事业发展相对落后;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政府科技投入没有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地、县科技三项经费和科普事业费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企业的科技投入仍然不足,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科技人才缺乏,结构不尽合理,尤其科技拔尖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贫乏;科技资源整合不够,资源浪费严重,科技服务 “三农” 措施不多,农村经济发展落后,贫困问题突出。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工作的要求。一是推动全区社会全面发展,提高全区劳动者的素质和生活质量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和全民生活质量,合理利用资源,防灾减灾,解决“三农”、民生问题等都离不开科技进步和创新。二是加快海东发展速度,缩短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只有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加强与东部地区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发展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更新,才能加快发展速度,缩短差距;才能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扩大经济总量和规模。全面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只有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消化吸收科技先进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提高科技含量,才能全面完成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三、 十二五 科技发展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认真实施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提供扎实的科技基础。以农业示范园区、工业园区建设为契机,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强各领域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围绕我区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经济实体,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高技术、创新人才为重点,贯彻 人才兴区 战略,建设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技术进步步伐,实现社会生产力质的飞跃。

(二)基本原则

1、立足区情,协调发展。 区不强、民不富 是我区的基本区情,我们要从我区是传统农业区的实际出发,合理有效利用本地资源,引进和推广全区经济发展中的重点技术,着力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走出一条符合区情的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

2、政府引导,多元推动。不断加大各级政府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作用,与此同时,充分调动农民、企业及全社会参与科技工作的积极性,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多元推动的科技工作新局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3、大力引进,积极创新。坚持 人才兴区、人才兴业 方针,积极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分配激励机制,着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

4、科教结合,普及提高。坚持普及与提高、科技与教育相结合。大力加强科普工作,广泛宣传科宣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在全社会树立崇尚科学、应用科学、尊师重教的风尚,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发展目标

面对国内外科技创新的大潮, 十二五 时期我们要充分依靠科技力量,促进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增大科技含量,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和资源消耗,提升经济效益,大力推进创新型社会建设,实现我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平稳、持续、健康发展。

十二五 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性发展,培育一批省级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竞争力和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显著提高,科技成为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技进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提高到新的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42%以上。

——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到2015年,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其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

——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力度加大,年人均科普经费达到0.5元以上,年培训人数达45万人次以上。

四、 十二五 科技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巩固和发展农牧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1、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推广根据全农业结构调整和技术需要,以现代牧业产业技术提升、效益提升为重点,以海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示范企业为依托,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在引进、试验、示范基础上,推广应用多项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围绕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和壮大一批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覆盖广、辐射能力强、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科技服务,年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各20项以上。

2、高原脱毒马铃薯种薯和杂交油菜标准化生产及技术开发。开展种薯小型化栽培技术、催芽技术、整薯播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测土施肥技术、机械化种植技术等技术。加大马铃薯和杂交油菜两大优势产业的深加工力度,争取引进相关企业和资金,开展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

3、支撑高原制种产业。海东地区开展制种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虽开展有零星的马铃薯和油菜制种工作,但还很不够。在 十二五 期间做大做强马铃薯和油菜两大优势产业的制种业,投资2个亿,逐步把互助大部分、乐都和民和北山建成西北最大的马铃薯和油菜制种基地。把湟水和黄河谷地,建成蔬菜和花卉制种基地,以青海海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依托,开展精细蔬菜和名贵花卉制种的引进、研究、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特别是冷凉型球根花卉繁育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争取打出高原制种品牌。

4、示范发展冷水养殖产业。随着我区大型水电站建设的不断增加,水域面积随之增多,为我们发展冷水养殖业提供了新的条件,据有关专家预测,到 十二五 末,我区大型水库可供养鱼水域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以上。通过示范养殖基地建设,争取多方投资,总投资达到5亿元,大力发展高原黄河冷水鱼网箱养殖,促进沿黄地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 双赢 ,把我区黄河上游的李家峡水库、康扬水库、苏只水库、公伯峡水库和积石峡水库建成网箱冷水养殖基地,并串联成一个整体,发展冷水养殖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休闲观光业,争取年产值达到1亿元,年创收5000万元以上。

(二)大力发展先进工艺技术和高新技术

通过引进、应用和再创新等多种途径,大力发展炉外精炼新工艺、精料入炉技术、真空脱气冶炼技术、精密铸造技术、铜锌铅冶炼短流程工艺、低品位多金属共生矿采选技术等先进工艺技术。

大力引进和发展大尺寸单晶硅切割技术、电子薄膜及绿色电池材料制造技术、轨道交通用轻质高强合金材料加工技术、复合保温隔热技术、垂直轴系统高性能风电设备制造技术等高新技术。

(三)积极推广应用节能和清洁生产技术

积极引进和推广应用先进的节能和清洁生产技术,组织开发共伴生矿产资源和尾矿综合利用技术,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形利用技术、 零排放 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积极推动冶炼企业进行高温烟气余热回收、推广矿热炉低压补偿技术、硅微粉回收和综合利用技术、大力开发新型节能墙体配套产品和技术,培养和发展太阳能、风电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

(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1、推进海东现代农业、工业园区建设,争取在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上取得新突破,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迈出新步伐,在资源转化上取得新成效,着力解决区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和瓶颈,着力强化科技支撑、科技示范、科技带动、科技培训、科技创业等功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成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示范推广为主要特征的科技服务中心和研发平台。

2、以 123 科技支撑工程为依托,强化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广应用和创新先进制造技术,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做好单晶硅、多晶硅制造技术的应用,农牧区生产、生活太阳能利用技术的推广,建设好30万吨低品位镍铁矿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系列铸锻件开发等 123 工程项目,并力争在 十二五 期间再实施3-5个 123 科技项目。

3、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及科技中介机构,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构建面向传统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五、重点建设项目

十二五 期间,重点建设项目18项,投资金额65450万元(具体见附表)。

六、保障措施

为确保海东地区 十二五 科学技术事业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和各项既定目标的完成,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对科技事业发展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作为科技事业发展的重点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形成具有海东特色和优势的科技与经济发展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来抓,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创新环境,开展创新服务,做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工作到位,精力到位,措施到位。地、县党委和政府每年要召开两次以上专题研究科技工作的会议,及时研究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做好科技措施落实工作的督促检查,把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行科技创新目标责任制,建立地、县科技创新考核评价制度,实行党政领导科技创新目标责任制,把指导科技工作和推动科技进步的成效纳入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的年度责任进行考核。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和科技政策,不断提高科技决策和管理能力

(二)切实增加科技投入。认真落实中央和省上关于增加科技投入的各项政策,各级财政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科普经费地、县要按人均0.5元分级预算。要引导企业和社会各方增加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加快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社会投入机制。要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集中科技投入经费办大事情。不断完善科技经费使用的评估和监管制度,切实提高科技投资效益。

(三)切实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成长。科技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开拓者,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科技队伍建设。进一步改善提高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组织实施科技人员 换脑筋 工程,地、县每年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2-3批科技人员到省内外经济发达地区或高科技企业,实地考察学习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管理经验。组织、人事、科技等部门要制定完善选拔、培养科技人员的办法,把德才兼备,具有管理和领导才能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完善科技人员培养激励机制,逐步加大政府科技奖励力度,重点建设一批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服务能力的较高层次的科技人员队伍,积极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的产业工人和农村实用人才。按照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的原则,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鼓励省内外科技人才来我区进行科技攻关和创业。进一步创新人才流动机制,让更多的高级人才通过短期聘用、技术服务、项目合作、项目承包等方式为海东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推动人才市场体系建设,有效发挥市场在科技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和引导科技人员和高等院校毕业生在我区创办各类民营科技型企业。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和创新创业行动,支持科技人员到农村和农业领域创业,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和经营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继续完善科技奖励制度,重奖在科技创新创业中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

(四)加快推进县乡科技进步。认真落实《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技厅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县(市)科技进步的意见〉的通知》精神,把推进县、乡(镇)科技进步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位置,切实加强科技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科技工作机构,配齐配强领导和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保证编制和人员相对稳定。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地、县、乡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支持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各县、各部门要将科技事业发展的有关任务纳入工作规划,制定实施细则,落实具体政策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科协、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领导,充分发挥他们在科技宣传推广和应用过程中的作用。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科技事业发展典型事例、典型项目、典型人物的宣传,努力为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海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文化氛围和社会氛围。

(五)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宣传、保护和人才培养。制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有关办法,引导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加强对企业制定重要技术标准的指导协调,支持企业、行业协会自主制定和参与制定技术标准。广泛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针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和关键技术,扩大开放,积极、广泛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与大专院校、科研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引进先进技术、人才、管理及技术装备,欢迎国外专家到我区工作或进行科技交流,鼓励他们带技术、带资金到我区进行科技合作开发或贸易。要为科技人员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出国进修、访问、交流、培训等科技活动创造条件,使他们在世界科技前沿博采众长,提高学术和技术水平,增强海东地区科技实力和经济增长的潜力。

(六)创新科技管理体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创新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科技决策机制,努力消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加快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宏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改进科技计划管理方式,突出项目整合和集成创新,重大科技公关项目实行公开招标。改革科技成果评价制度,完善专家评审机制和科技奖励制度。每年要进行一次科技成果登记评价工作,每五年进行一次科技进步奖、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重奖,并在技术职称评定上予以破格晋升。

(七)大力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大力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扎实开展科技培训,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新型农民培训、 绿证 培训工程、 科技入户 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等项目的实施,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同时要加强中小企业经理人的培养和培训教育工作。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目标,认真贯彻、积极推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努力构筑科普工作的 智力支撑、和谐发展、工作保障、素质教育 四大体系,全面提升科普工作层次。认真组织开展好 科技活动周 、 科普之冬 , 科技下乡 等活动,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的科技素质,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东发改〔2011〕551号批准下发)

海东地区科技事业发展 十二五 规划重点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投资规模
(万元)

 建设年限

1

杂交油菜制种基地
建设项目

平安
互助

建设总规模为4万亩。主要建设种子加工包装车间、种子质检室、化验室等6400,种子晒场6000,购置农机具136台(套、辆件),购置仪器设备174台套。中低产田改造1万亩,维修水利工程,改善灌溉面积1.99万亩。

3000

 2010-2015

2

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
体系建设项目

互助
乐都

建立马铃薯原种生产基地5000亩,标准化生产基地5万亩。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新建马铃薯脱毒中心一处,组培室2000,达到年生产微型薯2000万粒以上的能力;微型薯繁育网室10000;种薯贮藏窖6000;智能连栋温室2000 ;农机库800。马铃薯育种圃及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研究基地100亩。购置设备及农机具42套(批)。

4680

2010-2015

3

八眉猪原种
育繁场扩建项目

互助

占地100亩。新建5个厂区、新建饲料加工厂一个,配套能源及有机肥加工设施。

4580

2010-2015

4

肉牛养殖基地
建设项目

互助

1、扩建大通苑、安定等肉牛养殖基地,新修暖棚牛舍40座,购置相应生产设备。2、购置相关生产设备。

740

2010-2015

5

奶牛养殖基地
建设项目

互助
化隆
循化

1、扩建余家奶牛养殖基地。新修暖棚牛舍20座,配套生产设备。2、新修暖棚牛舍20座,配套相应生产设备。

600

2010-2015

6

蔬菜标准化
生产示范点

全区

在全区3个千亩设施农业基地和7个百亩设施农业基地建设蔬菜标准实施示范园10个

500

2010-2015

海东地区科技事业发展 十二五 规划重点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投资规模
(万元)

 建设年限

7

高原无公害露地
蔬菜生产基地项目

全区

新增露地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

6850

2010-2015

8

食用菌生产基地

互助
民和

建立食用菌生产温棚1万栋。

4000

2010-2015

9

蔬菜配送中心

互助

建设配送包装加工车间、交易棚、检测室、冷链储运和信息网络,及一座15000吨的保鲜库。

2500

2010-2015

10

蔬菜保鲜库建设

互助

台子乡建设一座2000吨冷藏保鲜库,在东和、林川、塘川、丹麻、高寨等5个乡镇各建一座500吨保鲜冷藏库。

3000

2010-2015

11

有机肥生产线

互助

1、占地35亩,建设大型沼气工程2座400立方米。2、有机肥生产线一条,年产5000吨,新建粪便存储间、发酵间、烘干间和包装间

4800

2010-2015

12

生猪定点屠宰及肉食品加工项目

互助

1、占地70亩。建设用地18500平方米、建设冷库7640平方米、建设屠宰线7200平方米,道路、办公设施等3660平方米。建设给、排水及供电设施。建设初检间、待宰间、检疫间、成品间。、建设肉制品加工车间。

4800

2010-2015

海东地区科技事业发展 十二五 规划重点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投资规模
(万元)

 建设年限

13

饲料加工厂建设项目

互助

建设加工一万吨饲料生产线,占地25亩。购置相关机器设备,加工颗粒饲料。

1400

 2010-2015

14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互助

占地10亩,分安全检测实验室,土壤肥料及重金属检测室,农药检测室,无菌操作室,化学分析室,办公室等及配套设施

300

 2010-2015

15

花卉标准化生产示范

互助

新建智能连栋温室10000m2,组培室300m2及配套设施。

3000

 2010-2015

16

冷水鱼养殖项目

化隆
循化

黄河上游的李家峡、康扬、苏志、公伯峡和积石峡水库建成10平方公里冷水网箱养殖基地。年产25吨以上优质高原虹鳟鱼、金鳟鱼等冷水鱼。

1200

 2010-2015

17

苗木示范基地建设

全区

新建苗木基地2000亩

1500

 2010-2015

18

果品生产基地

乐都
互助
平安

建设油桃等果品生产基地10万亩

18000

2010-2015

合计

6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