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信息 > 统计动态
2012年海东地区消费市场稳步增长
来源:    时间:2013年01月25日    
2012年海东地区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1700.9万元,比上年增长17.03%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消费总量大幅度增加,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1700.9万元,比去年增加80282.6万元,同比增长17.03%。

(二)城乡市场繁荣,消费同步增长。全区城镇消费累计实现342152.9万元,同比增长18.46%;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9548万元,增长14.76%。

(三)限额以上企业销售快速增长。2012年,海东地区限额以上企业共11家,其中批发零售企业5家,实现销售额193590.6万元,同比增长13.72%;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6家,实现营业额5662.5万元,同比增长4.7%

(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成为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据地区旅游部门统计,2012年来海东旅游的游客达580万人次,同比增长15.5%;实现旅游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38.5%。

二、消费增长因素分析

(一)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使消费品市场增速保持在高位运行。2012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274.13亿元,同比增长18.1%,全区行政辖固定资产完成255.4亿元,同比增长56.88%,工业实现增加值107.8亿元,同比增长31.74%,投资、工业等项的快速增长,使全区消费品市场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

(二)城乡居民收入增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加,购买力增强。全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7111.78元,同比增长13.38%;农民人均纯现金收入达到5352.15元,同比增长16.36%。

(三)物价增长拉动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12年全区物价持续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3.1%,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消费增长。扣除物价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3.51%,物价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52个百分点。

三、影响消费品市场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性因素制约消费增长。目前一些体制性因素依然制约着消费增长。一是消费增加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紧密相连。而收入分配中的差距过大等问题,只能逐步改变。二是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但要彻底打消居民消费后顾之忧尚需时日,这也是制约居民消费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城乡居民收入沉淀与分流,影响了即期消费。目前由于人们对住房、医疗、养老、就业和子女教育等问题的顾虑重重,居民收入的增长以较大的形式转化为银行存款,未能充分释放。另外,股票交易、房地产投机,也引起部分购买力的分流。

四、扩大消费需求的几点建议

(一)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居民增强消费信心。一方面,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民增产、增收创造条件。同时,继续加大对农村的科技投入,注重农村劳动者的技能培训,让农民真正掌握脱贫的本领。另一方面,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发挥小城镇聚集效用,促进小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转化。其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居民“后顾之忧”。

(二)抑制物价快速增长,维护市场价格稳定。2011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月攀升。以蔬菜、油、蛋、肉等为主的副食品价格上涨,物价上涨虽然能拉动消费品零售额的上升,但对于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会产生较大的压力,也会对农村消费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为此,要采取有效措施,抑制物价过快增长。

  (三)积极宣传鼓励开展信用消费。进一步加强对信贷消费的宣传,转变传统消费观念,扩大信贷消费的范围,在尽可能保证信贷安全的基础上发展信用消费,进而促进消费市场的持续增长。

(四)拓宽消费领域,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一要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以释放居民由温保型逐步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的消费能力;二是尽快制定和完善新型消费领域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政策,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制度,促进新型消费市场成型和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