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季度海东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简析 |
|
|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全面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海东地区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战略部署和海东工业园区建设及2013年海东项目建设年活动的重大机遇,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工作力度,一批省和地区重点项目加快落实,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较快增长。 投资完成情况: 一季度,海东完成行政辖固定资产投资19.87亿元,同比增长68.41%,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开门红。其中:平安县完成4.96亿元,同比增长262.85%,民和县完成5.84亿元, 同比增长33.41%,乐都县完成2.91亿元, 同比增长45.48%,互助县完成3.06亿元,同比增长31.01%,化隆县完成2.42亿元, 同比增长95.37%,循化县完成0.68亿元, 同比增长41.55%。投资运行的主要特征: 1、项目投资快速增长。一季度海东共有续、新建设项目507项,其中续建401项,新建106项,开工建设217项,完成项目投资15.41亿元(不含农户和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59.38%,比上年同期增幅提升23个百分点。2、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亿元以上项目支撑作用加强。一季度海东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65个, 占到项目个数的12.82%,同比增长58.54%,完成投资8.98亿元,同比增长81.78%,占到项目总投资的58.27%;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33个, 占到项目个数的26.23%,同比增长31.68%;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393个,占到项目个数的77.52%,同比增长29.28%。3、工业投资较快增长。一季度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8亿元,同比增长33.33%,其中:工业投资完成7.6亿元,同比增长39.2%,比上年同期提升7个百分点。其中:重点工业项目的投资拉动效应明显, 如青海省投资公司投资的高精铝扳带项目一季度完成投资1.08亿元,青海西部水电有限公司投资年产40万吨铝基合金大板锭项目一季度完成投资1.8亿元。4、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一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5亿元,占到总投资的68.04%,比上年同期增长44.19%,其主要原因是海东紧抓撤区建市的机遇,加快城镇设施建设,促进了城镇投资加快发展。5、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一季度海东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0242万元,同比增长61.76%。其中:住宅完成25107万元,同比增长65.58%;房屋施工面积282.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3.97%,其中:住宅完成23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68%;房屋销售面积13.1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5.23%,其中:住宅销售12.3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4.99%。房屋销售额35583万元,同比下降40.91%,其中:住宅销售额30808万元,同比下降42.62%。6、工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一季度海东工业园区完成投资近7亿元,同比增长5.36倍。其中:曹家堡临空综合经济园完成投资4亿元,乐都工业园完成投资0.95亿元,民和工业园完成投资2.06亿元。7、资金到位情况良好,自筹资金是投资建设的主要来源。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21.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7%。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到位3.51亿元,同比增长131.6%,占本年资金来源的16.1%;国内贷款到位1.02亿元,同比增长近10倍,占本年资金来源的4.68%;自筹资金到位13.73亿元,同比增长29.4%,占本年资金来源的62.95%,超过到位资金的一半以上;其它资金到位3.55亿元,同比下降16.7%,占本年资金来源的16.28%。投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投资实现了较快增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项目前期工作仍显薄弱,大项目储备和应急滞后。有些项目开工后,因地方财政投入能力有限,地方配套资金不足及因征迁等问题,影响了投资的建设进度。二是新增投资项目资料不及时规范。随着国家关于进一步提高投资统计数据质量的若干管理办法的实施,要求建立新开工项目入库管理制度,必须做到先审核再入库,对新建项目要求有关部门除提供项目批文、施工许可、环评、施工合同等资料外,还要提供建设用地、建设规划、项目贷款、工程中标通知书、现场照片(影像)、《亿元以上入库项目现场核查表》、项目开工信息等资料。由于我区还存在个别已开工项目相关手续资料不齐全,不符合国家统计局项目申报条件,暂时还不能入库统计,进而影响固定资产投资进度。促进投资工作的对策建议: 根据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从海东的实际出发,把着力点放在加大投资和强化项目工作上,提升项目质量,确保投资较快增长,调整投资结构,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促进海东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是全区要按照“十二五”规划和年度目标,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各种政策和措施,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在优化投资环境和服务上下苦功夫、大力气,推进新开工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建设,切实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后劲,尤其是做好海东工业园区的建设工作。二是继续加大投资规模。投资需求不仅对经济运行具有先导作用,而且还是引导、带动消费需求的基础和前提。海东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经济发展仍属于投资拉动型,投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力度,着重解决影响发展的薄弱环节,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首先要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资源承受能力与可能条件安排项目,保持投资增长领先于经济增长。其次是保持投资的可持续性。要追求“有效投资”、“高效投资”与“绿色投资”,也就是说发展能有效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投资,力求避免无效投资和重复建设。同时,要加快工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及时把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通过改造和提升,予以实实在在的扶持,形成一批接一批的发展梯次,不断扩张优势产业。三是要在科学规划项目工作的同时,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引导投资进一步向民生、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在保持投资规模合理增长的同时,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投入,以减轻 “十二五”期间全区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项目是投资的载体,抓好项目工作,就是抓住了投资的“牛鼻子”, 在把握项目工作方向的同时,以提高项目决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为前提,力争更多的好项目, 用少量投资,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资产,提升产业层次,优先推进资源优势强、科技含量高、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项目。争取做到“论证一批、储备一批、洽谈一批、实施一批”的项目接续机制。四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加快推进海东工业园区建设及2013年项目建设年活动。结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兰西经济区建设规划,转变发展思路,不断推出新的大的发展项目,做好海东工业园区的建设,为海东的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把国家政策和海东资源优势、特色产业、地域和民族特点结合起来,把投资项目工作做得更好,争取国家及省上对海东的更多支持。 ?xml:namespace>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