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信息 > 统计动态
海东市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来源:    时间:2013年09月29日    
编者按:海东市是目前全国最年青的地级市,是兰西经济区的重要产业基地,是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农业在海东的经济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全省农业发展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粮食产量、蔬菜产量占全省50%,油料产量占全省30%,耕地面积占全省40%。2013年7月30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菜篮子建设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从战略发展、改善民生的高度,以拖不得、等不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大思路谋划,大手笔推进,加速建立保障有力的菜篮子供给体系,这次会议为我市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发展以避寒、增温、保湿为主的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是优化农业结构,推进产业规模化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农业竞争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市设施农业经过多年来的有力推进,在数量、产量、效益上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城镇化扩张和工业化发展,我市设施农业一些生产基地被挤占,部份设施老化弃废,导致设施农业总体上呈下滑趋势。面对当前设施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如何更好地把握机遇,发挥区位和技术、人才优势,力促我市设施农业上一个新台阶,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一、海东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一是海东设施农业建设进程明显加快。海东设施农业起步较早,到1994年,共建温棚9946栋,面积4973亩,温棚建设多是群众自发建设,非常简陋。1994年海东“菜篮子”工程启动,到2000年,共建温棚24675栋,面积12338亩。温棚建设主要是以农民贷款、财政贴息的方式进行投资建设,标准仍然较低。2001年省委、省政府提出配套建设设施温棚,到2006年,共建温棚14195栋,面积7098亩。2007年青海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四区两带一线”建设的发展思路,海东温棚建设迎来了超常规发展时期,国家补助标准不断提高,所建温棚标准高、面积大、保温性能好,可进行深冬蔬菜生产,到2012年,共建温棚37652栋,面积14834亩。2012年,海东市设施农业蔬菜产量达14.5万吨,占全部蔬菜产量的20%。

二是设施农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张,经济效益明显增加。截至2012年,海东共建温棚86468栋,温棚占地面积39243亩。其中企业经营温棚达到15家,共建温棚4783栋,占5.53%;合作社经营达到17家,共建温棚6140栋,占7.10%;农户共建温棚75545栋,占87.37%。海东温棚集中连片百亩基地达到23个,千亩基地达到10个。据调查,每1亩高标准温棚种植茄果类,如茄子、西红柿、青椒年产量在1.5吨左右,纯收入在1.5万左右,种植瓜菜类,如黄瓜年产量在1.5吨左右,纯收入在1.5万左右,菜瓜年产量在2吨左右,纯收入在1万左右,和种植粮食作物相比,种植蔬菜的单位面积收入是种粮食的5-10倍。

三是设施农业初步形成多元化投入体系,投入总量不断增加。截至目前,国家累计投资26594万元,这些投资使海东市设施农业得到迅速发展,生产和供给能力明显提升,为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消费需求、稳定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户投资是设施农业的投入主体,目前每亩标准温棚的基础设施投入在1万元左右,高标准温棚的基础设施投入在2.5万元左右。

四是设施农业趋向品牌化、品种实现多样化,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加大品牌建设是做大做强我市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附加值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全市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品牌意识,开展品牌宣传,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品牌,成功注册了循化线椒、乐都紫皮大蒜、乐都长辣椒、循化薄皮核桃、循化花椒、乐都地膜马铃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引进并推广的名、特、优、新品种有:航椒、长剑、津绿3号黄瓜、水果黄瓜、樱桃番茄、精选8398甘蓝、晶莹一号菜瓜、美泰飞碟碟形菜瓜、英东萝卜、春夏王白菜、福绿西兰花等50余个蔬菜优良品种,通过南果北引、东品西种的不断试种和推广,目前,全市蔬菜品种已达13大类,284个品种。

二、海东市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设施农业温棚总量减少。据调查,截止2012年底,海东市共建温棚86468栋,温棚占地面积3.9万亩。近年来,由于温棚老化弃废35455栋,工业园区和城市建设占地拆除的5619栋,现有温棚45394栋,温棚占地面积3.08万亩。

(二)思想认识不足,发展热情不高。一是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设施农业建设中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二是发展设施农业资金的高投入,必然伴随高风险,对于并不富裕而缺乏冒险精神的农民来说,必然会对动辄上万元的投资心存顾虑。三是在设施农业棚体建设初期,面临着调地,水、电配套,棚体材料的采购等多种困难,导致农民产生了畏难心理。四是少数农民在发展设施农业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三)产业化组织规模小,市场竞争能力弱。目前我市设施农业发展缺乏规模科技示范园区的辐射示范带动,布局零乱,规模较小。经营方式分散单一,与市场对接层次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及时。从调查看:我市现有的龙头企业与农民经纪人队伍数量少,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带动能力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四)科技推广不深入,发展成效不显著。我市部分发展设施农业户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并应用设施农业高产栽培技术能力较差,对发展设施农业的政策、技术、信息等理解深度不够,生产者蔬菜栽培管理技术不高,新技术、新成果入户率和到位率低,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五)资金投入不足,发展速度缓慢。一是基础设施陈旧,抗自然风险能力弱。目前,我市部分早期设施设施农业,由于投入不足,温室建造标准低,类型多为后墙低矮无后坡,温室室内面积小,保温能力差,无操作间和防寒沟,薄膜、拱杆质量差,导致温室抗灾害能力差。二是缺乏多元化投入机制。目前,我市农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一个温室建下来要3.5-4.5万元,上级给予的专项扶持资金有限,没有贷款扶持仅仅依靠农户自筹难度很大。可以说,资金短缺、贷款难,成为设施农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抑制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导致我市设施农业发展步伐缓慢。

三、发展设施农业的几点建议

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我市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市要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加快发展进程,努力在招商引资、设施农业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使产业更强,亮点更亮,为海东市的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促发展。把招商引资作为设施农业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以优惠政策招商。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地客商来我市投资。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利用市委、政府门户网站/市政府门户网站,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发布招商信息,搭建供需信息平台。以活动促招商。适时组织开展农业招商活动,加大招商引商力度,借助外力资金推动我市设施农业发展。

二是广泛宣传动员,以观念转变促增收。发展设施农业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主体作用的发挥。要灵活方式引导农民观念转变。要采取召开会议、举办讲座、组织观摩、入户动员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设施农业的优点和好处,用身边的事例启发、引导群众,转变种植观念。要从资金、技术上等多方面支持农民,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调动群众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农民群众自觉自愿地投身于设施农业建设中。

三是做好促新强旧工作,争取效益最大化。在落实好新任务的同时,要对现有的设施农业温棚增加投入,提升服务水平,抓好设施农业温棚改造、栽培管理、市场销售等重点环节,使设施农业蔬菜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为新建设施农业发展增强动力,确保我市设施农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四是树立品牌意识,促进产业上规模。品牌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和提升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在抓好设施农业生产的同时,首先要充分发挥绿色、生态的优势,增加设施农业中的名、优、特、稀蔬菜品种的生产比重,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生活需要,增加设施农业中蔬菜产品价值。一要积极推广无公害化栽培技术,加快绿色食品认证认定,提升设施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以特色、质量抢占市场。二要着力培养龙头企业。集中力量培植扶持一批有优势、有特色、前景好的设施生产骨干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发挥其对产业的带动作用。鼓励企业投资设施农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化组织体系,扩张设施农业规模,实现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

   五是加强生产经营人才培养,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水平。要重点组织实施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对设施农业生产者进行系统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设施管理技术、种养技术,依靠科技力量发展设施农业。积极采取政策引导、技术服务、信贷支持等方式,扶持农村种植养殖能手、营销大户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