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信息 > 统计动态
浅析PDA设备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应用中的利弊
来源:    时间:2014年10月27日    
2013年12月28日开展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国家为全面详细了解我国二、三产业发展状况而统一组织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为保障普查数据的科学、全面、真实,国家统计局积极运用创新思维,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推动普查工作。本次普查中国家首次全面推广PDA进行数据采集和上传(即:普查员通过手持电子终端(以下简称PDA)“现场数据采集、定位、拍照、识别转换,通过广域或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送,进入全国统一数据中心,统计人员五级在线审核处理”的组织模式进行。),不仅有效地控制了源头数据质量,大大提高了统计工作效率,优化了普查环境,同时也减轻了普查人员和普查对象的负担,意味着中国普查方式发生了一场新的深刻变革。当然,首次大规模使用PDA设备,在普查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难以避免。现结合我市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实际情况,对PDA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优势和不足进行了调研,为今后更好地使用PDA调查提供参考意见。一、PDA调查系统运行的基本原理及业务流程《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初步)规定: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将实行清查和普查登记一次完成,普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组织方式;创新调查手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普查数据的采集、报送、处理等手段的自动化、电子化,全面建立电子地图,大力推广采用PDA手持电子终端设备,以提高普查的信息化水平。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业务流程,主要包括:普查区划分与绘图,确定核查单位底册,PDA内容加载,普查登记与数据采集,数据审核、检查和订正,事后质量抽查与数据评估,综合表汇总,普查成果的开发与应用等8个阶段。PDA设备贯穿着业务流程的前面六大环节。正式普查登记前,通过向PDA加载普查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产品分类目录、指标解释、普查区图、核查单位底册等内容,在普查登记与数据采集阶段,普查员使用PDA对全部法人、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进行定位、证照拍照、登记的基础上,对非联网直报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使用PDA采集普查表数据,并利用无线网络或在乡级普查机构通过统计内网报送到指定服务器中;对联网直报企业通过国家数据采集处理平台将普查表直接布置给企业填报。二、PDA在海东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中的应用和全市普查情况海东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从2013年5月启动后,成立了市、县、乡三级配套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实现了普查工作机构对6个县(区)、94个乡镇、55个社区、1587个行政村的全覆盖,从9月起前期准备工作进入全面攻坚阶段,12月前期准备工作收尾,从2014年元月1日起开始正式普查登记。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中,海东市统计系统使用PDA设备503台,其中:各县(区)499台全部用与普查,市局4台进行PDA使用培训和指导。根据普查要求,所发放的PDA全部设备必须专用于三经普工作,并严格按照普查方案中的有关规定做好普查设备的管理工作。普查工作正式登记开始后,全市共抽调到位普查指导员、普查员2126人。其中,市县(区)两级普查办抽调到位普查指导员108人,乡镇抽调到位普查指导员298人、普查员1523人,社区抽调到位普查指导员62人、普查员196人。普查登记工作与3月30日完成。4月起普查登记进行查遗补漏,截至6月30日,上报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12376个,比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增加66%;上报个体户50192个,比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增加6%。三、运用PDA参与普查工作的优势国家经普办将PDA作为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采集工具,是数据采集工作的跨越式进步,为今后的普查和统计方法改革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一)提高了数据的真实性。本次经济普查除了四上企业需在一套表平台报送数据之外,所有的普查对象均需填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告知书》(以下简称《告知书》),在核对《告知书》上的相关数据后签字确认。《告知书》由PDA进行拍照留档,在经济普查数据采集的最后阶段集中上传至国家服务器。这样确保了调查数据与上报数据的一致性,避免了一些人为的干扰因素。对于审核中出现的异常数据可以在一套表平台上直接查阅电子版《告知书》进行核实。(二)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再生性差错。第一,利用PDA操作一旦发现新单位,便可以随时更新数据,完全可以做到实时掌握单位情况;第二,使用PDA调查是集数据采集、录入、审核于一体,与传统普查相比减少了单独的数据录入和审核过程,把复杂漫长的工作变得简单,节省了后期录入工作时间,减少了录入工作量和再生性差错的机率,从而提高普查数据质量和效率;第三,在PDA中形成的单位核查底册,范围更大,查询更方便、迅速,大大提高了底册核对效率;第四,通过PDA输入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或简称,就能从单位核查底册迅速调取单位的代码、名称等登记信息,自动加载行政区划代码等地址信息,如没有变更,可直接使用,不必再重新录入,如单位不存在或指标有变动,就予以补录或完善,大大提高了普查表采集效率;第五,对调查对象证照的拍照、留档等定位信息,在降低再上门核实频率的同时,也为核查提供了便利。(三)提高数据质量,有效确保普查对象的不重不漏。相对于手工进行普查区域划分和地图绘制而言,使用PDA的GPS定位功能结合导航地图进行普查区划分、地图绘制及电子化,统一了标准,能有效保证避免手工绘图造成的区域重叠、遗漏等问题;其次,使用PDA加载的电子地图和事先制作相对完整的单位核查底册,不仅使普查员对工作有直观的了解,便于掌握工作进度,还可以有效监控地毯式核查流程。1、使用PDA登记,定位、定时,可以督促普查员按时入户调查,通过系统自动记录普查员所在位置的坐标和时间信息,有效避免普查人员不到现场而在办公室编填普查数据。2、使用PDA拍摄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等三个证照,可有效避免虚构单位。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主观或客观因素造成的调查对象漏报的情况,确保普查单位的应查尽查,不重不漏。3、通过PDA和普查员的信息绑定,实现人机一一对应,数据责任落实到人,提高了普查机构对普查员的监管质量。4、PDA程序具有自动审核、自动提示的功能,大大降低了数据采集、录入错误的可能。(四)提高了数据的及时性。所有PDA设备都配备3G上网卡,普查员可以随时登记、上报数据。各级经普办可以在一套表平台上即时查看到普查员上报的数据,从而及时准确地掌握整个经济普查的工作进度。(五)节约了调查成本。1、从时间花费上看,使用PDA调查可以缩短整个数据采集、录入、审核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由于PDA设备强大的表内审核功能和便捷的数据传输能力,新方案的实施基本可以省略以往长达3个多月的数据集中审核、编码、录入环节,大幅提升了普查数据的时效性和使用价值,也大大减轻了基层统计部门的工作压力。2、从资金花费上看,虽然采购PDA设备需要一定的投入,但新方案的实施,大幅减少了纸质报表的印刷运输等费用,及数据处理大批量人员的工资支出。(六)县级数据录入压力将大大减轻,数据处理时间将大大缩短。内容较多的普查表用PDA采集后,由于PDA设备强大的表内审核功能和便捷的数据传输能力,在省略县级普查机构以往长时间数据集中审核、编码、录入等环节,大幅提升普查数据的时效性和使用价值的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基层统计部门的工作压力。(七)实现资源共享,有助于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1、以PDA普查区划分的电子化管理,不但减少了普查员大规模手工画图的工作量,确保了普查区的无缝对接和单位的不重不漏,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今后的各类普查和调查奠定基础,共享普查区划分的成果,避免重复劳动和无效作业。2、 PDA的定位功能有助于快速确定调查对象的空间位置,精确确定经纬度,可以为事后单位核查和统计地理信息建设提供基础地理数据。3、采用PDA采集数据,有利于普查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使普查数据信息实现地图化,不仅拓宽了普查资料开发利用的途径,而且为普查资料开发利用的模式转换提供了新的空间。四、运用PDA参与普查工作的问题和不足(一)设备本身存在技术薄弱环节1、由于本次三经普是首次如此大规模的应用PDA,各个应用软件也是全新开发。而且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应用软件在实际应用前无法经过长期、全面的测试和反馈,这就导致了软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在此次三经普中PDA的三经普数据采集软件是普查工作的关键,但是使用中出现过卫星定位不准确,报表审核条件错误,单位信息上报失败等问题。虽然国家也在整个普查过程中不断进行软件和制度的更新,修复相关的问题和漏洞,确保普查的顺利进行,但是这些问题不可避免的成为了普查工作中的绊脚石。2、技术特点带来一定的安全隐忧。信息技术以其自身的独特优势成为普查工作中的新宠,但是也必须面对它带来的新问题——安全问题。信息技术的网络化特征决定了它的应用必须依托于网络系统,电子地图的绘制是在网上,PDA的数据采集和上报要依靠移动数据网络,数据审核和验收也是通过数据处理平台这一网络平台,可以说此次三经普离不开网络的参与。因此网络安全问题也将越来越重要,一旦服务器被黑客入侵,黑客就可以肆意窃取各种普查信息,这是对普查对象的极不负责,必须加以重视。(二)普查“两员”选调、培训难。“两员”(即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选调历来是经济普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1、普查“两员”的选调异常困难。本次普查首次应用PDA,普查员要使用PDA填报普查表,做好数据审核和上传工作。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不仅要求要有一定的经济、财务、统计基础知识,而且要能进行计算机和手机的操作。对非联网直报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使用手持电子终端设备(PDA)现场采集普查表数据以及进行“三证”拍照等,在业务技术处理上提出了高要求,要选聘到合适的人员较少或难找到。熟悉普查区(普查小区)情况,普查经验丰富的社区或村工作人员往往不懂计算机和智能手机操作,对PDA有一种莫名的惧怕或抗拒;而有一定计算机基础并能进行智能手机操作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不熟悉当地情况、没有经普工作经验的年轻人。2、普查“两员”的培训难度大大增加。三经普的普查员培训在以往的基础上增加了PDA操作流程、计算机录入程序、数据审核和修改、数据传输等内容,在培训上,由于普查设计的普查表表种多、普查指标众多、指标逻辑审核严密,又运用PDA普查等,使基层普查“两员”培训难度加大。无论是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内容上,相对于以往普查,需要有更完善更科学的培训、考核人员的体系,以及投入更多的培训时间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普查员队伍。普查员的培训是本次普查的另一个难点。(三)查漏补缺工作量和系统性风险将难以把控。PDA引入普查,一个重要的好处是提高普查的效率,但随之产生了风险。1、由于PDA设置了按普查区和地址查看单位核查底册的功能,个别普查员误认为核查内容以本普查区显示的底册单位为准,只对底册上能找到的单位进行调查,没有的单位就不填报了,而底册上的单位基本上是以登记注册地为准。尤其这几年高强度大力度大规模的拆违、城中村改造、农房集聚建设等原因使单位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单位已破产、关停并转或搬迁,但营业执照未到期,仍在核查底册中,因此底册单位与实际情况出入会较大。这样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单位的漏登,无形当中增加了查漏补缺工作的难度。 2、以部门数据和名录库信息为基础的核查底册,为普查员伪造普查数据提供了便利。3、隐匿在小街小巷、居民楼、办公楼、宾馆内长期租房的,以及位于几个普查区交界处的小单位,手续不全的无证隐匿单位及“三无”企业都容易遗漏。4、使用PDA调查使普查员过多依赖机器审核,只要审核通过,往往不会做另外审核,与传统纸质调查经历各级多次审核相比,存在明显影响数据质量的漏洞和隐患。5、统计分组的主要属性填报质量难以掌控。如行业代码、登记注册类型等重要统计分组指标不仅有很强的专业性,而且还要有高度的规范性,由普查人员直接填写并编码质量难以掌控,且事后核实的工作量很大,存在较大的质量风险。6、责任主体不明。采用PDA调查,缺少企业盖章和确认,如发生执法纠纷时,很难认定法律责任的主体。(四)普查、清查一次性完成难度较大。普查、清查一次性完成,理论上讲可以减轻普查员的工作量,提高普查工作的效率。但是必须建立在有高素质普查员、完整准确的单位核查底册、普查对象高度配合、单位内部核算等资料完整准确的基础之上,缺少某一方面都将无法顺利实施。而且,一次性完成不利于数据审核和质量把控。1、单位生死、搬迁变动频繁,注册登记地与实际经营地不一致严重,编制不出准确无误的单位核查底册;2、普查对象的配合程度也不支持普查、清查一次性完成,从历次普查的实践来看,普查对象配合程度呈一定的下降趋势,有的单位需要普查员几次上门才能完成登记工作;3、小规模单位,大部分存在“三证”(有些企业只有复印件,原件放在老板处)、财务表(实行会计代理的企业)与经营地分离的现象,严重影响普查进度,要多次上门和预约才能完成。(五)PDA调查设备的后续运用跟不上将造成浪费。现在正处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电子产品日新月异,统计计算、统计手段对高科技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PDA调查设备单价较高,如在“三经普”结束后,上级机构没有把其引导运用于其它统计调查中去,留到下一轮普查肯定将被淘汰,这样势必造成国家财产的极大浪费;再者,即使引导运用于其它统计调查中去,也不可能全部可以用上,因为除了大型的国情国力调查外,其它的调查相对来说都是小范围的抽样调查,设备利用率也是可想而知。总之,实践证明,以PDA应用为核心的新的普查内容、方式和手段,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数据质量,而且优化了普查环境,减轻了基层负担,深受基层欢迎。引入PDA调查设备开展“三经普”,是全国普查手段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将成为普查工作改革的里程碑,其优点明显,但问题同样不少。普查机构要善于总结前期经验,坚持从基层实际出发,周密考虑,不断完善软件程序、普查方案等,来保证PDA调查设备在下一次采集数据中的顺利实施。为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全面系统、真实可靠的经济普查信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