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信息 > 统计动态
1-4月海东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来源:    时间:2015年05月22日    
1-4月,全市经济运行延续了一季度的发展态势,面临的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等部分主要指标增速回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一、经济运行特点

(一)工业经济低位缓增,结构演变趋优向好

1-4月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99.74亿元,同比增长4.26%,产销率为91.42%,比一季度提升3.87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9.2%,增速同比回落8.46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81.68亿元,增长3.49%,产销率为90.45%,比一季度提升4.6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增速比全省高1.6个百分点,位居“八大”块第三,增速同比回落9.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占比为26.34%,比重同比提升0.37个百分点。

4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95.87,比上月上升了0.94个百分点,1-4月累计价格指数达到94.82,比上月累计上升0.35个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基础设施投资增势强劲

1-4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24亿元,同比增长18.78%,增速同比回落9.4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升0.95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八大块”第二。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6.02亿元,同比增长63.81%,其中道路运输完成投资7.38亿元,是上年同期的3.68倍,公共管理设施完成投资6.48亿元,是比上年同期的3.44倍。

分县(区)看,投资总量乐都区最大,投资增速化隆县最高。

(三)财政收支增放放缓,收入增长源自工业园区。

1-4月,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4亿元,同比增长26.7%,增速同比回落19.4个百分点,两区四县五降一升,增收主要来源于工业园区;收入总量、增速分别位居“八大块”第三、第二。从收入构成看:全市完成税收收入5.76亿元,增长24.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0.63%,非税收收入1.38亿元,增长38.7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9.37%。

1-4月全市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66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37.05%,增长19.09%,增速同比回落7.92个百分点,其中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下降80.11%。 

(四)金融行业运行稳健,存贷款余额增速回落

4月底,各项存款余额443.31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同比回落4.2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225.88亿元,同比增长21.7%,增速同比回落21.5个百分点;存贷比为50.95%,较去年同期提升2.22个百分点。

分行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第一产业最高,总量第三产业最大。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全市经济发展虽然总体平稳,但原有增长动力正在减弱,新的增长动力尚未真正实现转换,在“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主要经济指标序时进度不理想,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难度大。

(一)工业发展后劲不足。一是我市绝大多数工业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业链条短、深加工能力弱、产品档次低、高附加值产品少、且人、财等发展要素短缺,直接导致企业发展缓慢,在市场中缺乏有力竞争优势。二是环境约束趋紧,高耗能行业占比高,工业发展实现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压力大、困难多。4月底全市97家规上工业企业中四大高耗能行业企业57家,占规上工业总数的58.76%,产值占规模上总产值的50.58%。三是原材料上涨、价格和运输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生产线运转率不高。4月底,全市规上企业停产企业8家,占规上企业个数的8.25%,规上碳化硅生产线运行率为81%,铁合金矿热炉运行率为75%,电石矿热炉运行率仅为33.33%。四是受市场、资金等因素制约,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1-4月全市完成工业性投资16.4亿元,同比下降6.8%。五是工业经济低位运行,完成年度目标压力大。1-4月工业增加值增长8.3%,比增长14%的年度目标低5.7个百分点。

(二)投资增长势头不旺。一是项目前期工作滞后。由于审批、土地、环评等前期审批手续繁杂,征地拆迁缓慢,建设用地落实难,影响了项目前期工作进度。二是地方配套资金筹措难度大。由于市县级财力有限,难以筹措更多资金用于项目配套,影响项目建设。旧城区道路改造、学校改薄、棚户区改造等项目进展缓慢。三是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偏小,对总投资增长的拉动不明显。1-4月份全市新开工项目为234项,计划总投资为85.7亿元,平均单个项目规模为3662万元。其中: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只有14项,占到新开工项目个数的6%,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有32项,占到新开工项目个数的13.68%,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下的新开工项目为202项,占到新开工项目个数的86%。四是1-4月固定资产投资仅完成年度目标619.87亿元的11.17%。

(三)三产增长动力不强。一是受工业发展趋缓,消费需求不旺等因素影响,货运缺乏稳定的货源渠道,货运周转量增速低,以此推算的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增速低。二是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城乡居民消费信心偏弱、消费欲望下降。消费市场总体不旺、层次不高、动力不足。城乡市场发展不均衡,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缓慢。三是“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和缩减“三公经费”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对住宿餐饮行业和烟酒、奢侈品等中高端消费行业影响较大。四是电信行业电话需求日趋于饱和,其他业务因受地区条件制约和电信企业自身投入不足,用户总量短期内难以大幅增加,电信业务总量增幅收窄。一季度电信业务总量增速仅为7.76%。五是服务业企业发展规模小、层次低、传统产业比重偏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目前我市规模以上重点服务企业19家,占全省271家的7%,多数营利性服务企业为小企业和个体户,整体呈小、散、乱状态,产业化水平较低,集群发展态势弱。由于受规模、资金、技术、人才问题的制约,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企业“朝开夕闭”,难以为继,无法发展壮大。六是1-4月财政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八项支出合计28.01亿元,同比下降8.97%,如果财政不加大八项支出力度,非营利性服务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乃致负增长,直接影响三产和生产总值增速目标进程。

三、几点建议

当前海东市经济在国内外经济复杂严峻的大背景下,难以独善其身,要有长期应对困难局面的准备。既要看到积极变化,坚定发展信心,又要正视困难和问题,切实把各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努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着力落实已出台的各类政策,在发挥政策效力上求突破。对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要进一步完善细化,加深加细,确保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着力加快转型升级,在提质增效上求突破。抓住经济放缓的时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利用当前市场形成的“倒逼机制”,淘汰一些落后的产能,加大产业的整合力度,下决心关、停、并、转一批规模小、效益差、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支持和引导有发展后劲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结合国家和青海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新政策和新要求,制定并完善符合海东市实际的招商引资准入标准,提高招商引资门槛,有选择地接纳外来资本的进入。继续加强节能减排,严格控制能耗增量,加强高耗能地区、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跟踪监测,坚决遏制高耗能产能盲目扩张,严控能耗增长势头,大力发展低耗、高效、循环经济,不断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水平。

(三)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动力激发上求突破。把培育新增长点作为适应新常态的重要抓手,既要促进“老树发新芽”,又要“无中生有”锻造新的产业暴发点。一要定向精准稳投资。一方面,全力推进全市和各县(区)的重点项目建设,争取早开工、早达效。着力引进“龙头型”、“基地型”、“补链型”的优质项目,加快推动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提升层次。另一方面,用好管好预算内投资,围绕补短板调结构增后劲惠民生,继续向农业水利扶贫开发保障性安居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领域倾斜,增强预算内资金对投资增长的撬动作用。二要多点支撑扩消费。推动出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优化分配格局,增加居民收入。注重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大力扩展养老健康家政信息节能环保旅游休闲住房文化教育体育等领域消费。支持各地旅游产业发展。三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减少库存、增加流动资金,增强发展后劲。

(四)着力培育新增企业,在增量拉动上求突破。增量是拉动海东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各部门要加强新增企业和项目培育,对成长型企业、新建项目逐户监测,定期进行业务辅导,督促企业做好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添置完善相关硬件设施和配套手续,确保应统尽统。帮助企业解决流动资金和项目资金短缺等困难,积极落实国家对中小微企业的财税扶持政策,设身处地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促其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准备达到或已经达到规模以上统计标准的企业,要做好重点跟踪,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做好协调服务工作,确保已具备申报条件的能及时入库统计。对于重大建设项目,要督促施工单位在我市注册独立法人单位,健全前期手续,及时入库,避免投资、建筑业总产值不能全额纳入我市统计。

(五)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在增进人民福祉上求突破。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切实推进收入、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