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海东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表

 年份

完成投资(万元)

“十二五”比“十一五”增长(%)

“十二五”

5159898

326.45

2015

1457831

25.88

2014

1158070

-4.34

2013

1210668

51.58

2012

798678

49.38

2011

534651

54.55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十二五”海东第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完成情况表          单位:万元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十二五

十一五

“十二五”比“十一五”增长(%)

第一产业

819077

1055190

678906

499311

341510

3393994

682600

397.22 

第二产业

1960052

1285775

1314156

920186

554349

6034518

1230500

390.41 

第三产业

3334753

2739970

2061464

1134884

732385

10003456

1145600

773.21 

“十二五”海东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表

 年份

完成投资(万元)

“十二五”比“十一五”增长(%)

“十二五”

1724821

840.95

2015

433869

-6.61 

2014

464600

21.11 

2013

383633

59.76 

2012

240138

18.54 

2011

202581

123.40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信息 > 统计动态
“十二五”期间海东分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表          单位:万元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十二五

十一五

同比增长(%)

海东

6113882

5080935

4054526

2554381

1628244

19431968

3059900

535.05 

平安县

1206103

1014286

817097

486577

280625

3804688

590022

544.84 

民和县

1256896

1064656

878383

576286

345126

4121347

580993

609.36 

乐都县

1300941

1091700

856807

509383

322826

4081657

578759

605.24 

互助县

1271730

1072190

920512

571492

369674

4205598

652659

544.38 

化隆县

598064

462503

326037

217357

171193

1775154

355320

399.59 

循化县

480148

375600

255690

193286

138800

1443524

302147

377.76 

“十二五”分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表

 年份

完成投资(亿元)

增速(%)

2011

162.82 

66.13

2012

255.44 

56.88

2013

405.45 

58.73

2014

508.09 

25.32

2015

611.39 

20.33

“十二五”

1943.2

535

抓机遇    抢先机
“十二五”海东市固定资产投资创辉煌
来源:    时间:2016年11月10日    
“十二五”时期,是海东发展史上最不平凡的五年。2013年海东地区撤地设市,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地市级城市,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投资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主要抓手,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战场,全力以赴扩投资、上项目,投资持续保持高位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前所未有,投资增速始终走在全省最前面。“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43.2亿元,比“十一五”增长5.35倍,年均增速达到44.2%,实现了海东市固定资产投资“十二五”规划的圆满收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十二五”期间,海东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战果辉煌。兰新铁路客运专线开通运行,海东西、乐都、民和等站场投运,海东步入高铁时代;大力加山(青海和临夏的交界,岭上是分界点)至循化、循化至隆务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民和至平安小峡、川口至大河家一级公路、扎隆沟至碾伯、西宁绕城环线平安经互助至大通段等二级公路已开工建设,全市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全面实现;实施夕昌水库、杨家水库、文祖口水库、湟水北干渠、黄河南北干渠等一批水利项目,解决了41.0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修建各类堤防355.3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7平方公里;实施大河家水电站、佑宁750KV变电站、分布式光伏电站等电力项目,全国施工难度最大、改迁线路最长的涩宁兰输气管道海东段改迁工程如期全线贯通;实施“两化”天然气输配工程,沿湟四县区城镇燃气管网向乡镇延伸;启动“智慧城市”建设;海东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一区四园初显规模(临空综合经济园、乐都工业园、民和工业园、互助绿色产业园),园区产业承载力不断增强;平安高铁新区、乐都碧水园和新乐家园等高档安置区的建设为居民提供了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

一、“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取得的成就。

(一)“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创历史新高

“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43.2亿元,比“十一五”增长5.35倍,年均增速达到44.2%,创历史新高。

 

(二)“十二五”海东六县固定资产投资跨越发展

“十二五”期间,海东六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与“十一五”相比,增速都在3倍以上,有二个县的增速达到6倍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呈跨越式发展。

 

 

(三)“十二五”海东房地产开发投资飞跃发展

“十二五”期间,海东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72.48亿元,比“十一五”增长8.4倍,比“十五”增长34倍,房地产开发投资飞跃发展。

 

(四)“十二五”海东第一、二、三次产业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二五”期间,海东市的三次产业完成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39.4亿元,比“十一五”增长397.2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03.45亿元,比“十一五”增长390.4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00.34亿元,比“十一五”增长773.21%,三次产业的投资结构由“十一五”的22:40:38优化成“十二五”的17:31:52,第三产业的投资比例由38提高至52,这充分体现了海东撤地建设市后,海东在第三产业方面的投资快速发展。

 

 

(五)“十二五”海东工业投资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海东工业园区的成立,大力推进了海东工业的发展,围绕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使产业集聚、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切实强化了工业的有效投入,使工业投资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二五”累计完成工业投资516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4.26倍,年均增长33.31%,保持快速发展。尤其是民和工业园,青海西部水电有限公司投资58亿元日产40万吨铝基合金大板锭项目建成后,加速了与之相关产业的快速掘起,如民和万康铝业有限公司投资2.4亿元的10万吨铝型材扩能项目,青海庆丰铝业有限公司投资1.8亿元的熔铸生产线设备设施升级改造项目等。

(六)“十二五”海东民间投资活跃

“十二五”时期,海东大力发展招商引资,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来促进民间投资,以调动和发挥民间投资者的积极性,支持、引导民间投资健康有序发展,累计完成民间投资 909.75亿元,比“十一五”增长5.45倍,年均增长37.25%,完成投资占到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46.82%,再差3个多点就占到一半了,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主要因国家节能降耗补助和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奖励性盖房惠民政策的出台,有效增加了企业自主投资和农村自身的投资。

“十二五”期间海东民间投资完成情况表

年份

完成投资(万元)

“十二五”比“十一五”增长(%)

“十二五”

9097531

444.76

2015

2330910

-3.33

2014

2411099

3.99

2013

2318551

61.45

2012

1436090

139

2011

600881

25.45

 

(七) “十二五”期间国有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支柱

“十二五”时期,海东紧紧抓住撤地建市这个重大历史机遇,多方面、多渠道争取国家资金,“十二五”累计完成国有投资938.59亿元,比“十一五”增长4.15%,年均增长48.33%,完成投资占到总投资的48.3%,成为海东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支柱。

 

“十二五”海东国有投资完成情况表

年份

完成投资(万元)

“十二五”比“十一五”增长(%)

“十二五”

9385943

4.15

2015

3516240

45.48

2014

2416917

59.06

2013

1519474

47.15

2012

1032574

14.64

2011

900738

83.88

 

二、“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点领域投资支撑不足 

2015年,海东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33%,比2014年回落5个百分点,究其主要原因是第三产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均有所回落。一是占全部投资一半以上的第三产业增速大幅回落。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1.71%,增速比上年回落11.2个百分点。二是民间投资增速大幅回落。2015年全市民间投资下降3.33%,比全部投资低23.66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7.32个百分点。

(二)投资项目规模偏小 

  2011-2015年,海东新开工在建项目分别为564、605、967、850和1106个,新开工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分别为204.97、314.89、290.34、609.15和427.93亿元,新开工在建项目平均投资规模为3634、5205、3003、7167和3869万元。其中,2015年新开工在建亿元以上项目仅69个,占全部新开工在建项目的6.24%。新开工1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仅2个,新开工20亿元的在建项目只有 1个。这说明,海东的在建新开工大型项目在逐年减少,投资小项目个数相对较多,导致投资项目小型化、分散化现象以及低水平重复建设,会对经济社会发展、财力带来不利影响。

  (三)投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十二五”时期,海东市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来源于国家预算内资金为421.78亿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22.59%;来源与国内贷款为267.12亿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14.31%;自筹资金为870.47亿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46.62%;其它资金为307.87亿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16.48%。从资金来源占比看,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自筹,说明投资资金来源单一。

(四)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基数变大,后续增长面临巨大压力。

“十二五”时期,2011年投资增速为66.13%,2013年为58.73%,到了2015年增速下降为20.33%,增速同2011年和2015年相比,分别回落了45.8个百分点和38.4个百分点,这一点充分表明,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基数的变大,后续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将面临巨大压力。

三、几点建议 

  下阶段应该继续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在经济驶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坚持优化投资结构,加大重大项目引进力度,持续发挥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一)重协调、全力以赴强化投资支撑。一方面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全面梳理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强化项目建设单位主体责任和落实领导包抓,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另一方面不断创新思路,本着优化投资结构的原则,着力谋划一批产业补链、关联度高、可操作性强、经济效益显著的重点项目,为全市投资后续增长提供保障,同时在项目审批上要严格把关,大力支持新兴产业,扶持基础较好的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

  (二)着力提高投资效益。要实现海东经济又好又快和谐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调整优化投资结构,转变投资增长方式,降低投资率,提高投资效益,保持投资规模的适度增长,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着力点,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实现投资与消费双重拉动,保持海东经济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三)加快高端成长型和高新技术类投资我市经济发展质量还不高,产业结构始终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企业的竞争力不强,重要原因在于技术创新乏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为国民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和新兴产业,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要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高科技产业实行投资倾斜,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实现跨越性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必须加大对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

  近年来,工业投资不断放缓,这与当前经济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产能过剩、工业产品出厂价格连续走低,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影响了企业的投资信心。在工业生产经营形势尚未企稳的背景下,企业投资热情和能力不足,工业投资回升的基础并不牢固。在当前工业与工业投资结构性调整过程中,更要加快技改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

  (四)推进PPP项目进度,激活民间资本进一步拓展民间投资领域,降低准入门槛,提高民间资金参与基础设施投资与重大产业投资领域的比重,为海东经济可持续性健康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来源。一是继续优化民间投资环境。通过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搭建投资平台、强化服务引导、创新投融资机制等方式,鼓励民间投资向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发展。二是加快PPP项目进度。加大PPP项目前期费用、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税收优惠政策、PPP引导基金等支持力度;制订PPP项目标准化合同范文和分行业合同,提供详细可操作的实施指引;积极开展PPP项目推介会和业务培训班,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操作模式。多渠道激活民间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