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部门信息公开 >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用“整合”杜绝交叉监管盲点 
确保食药安全 相关部门给出对策
来源:    时间:2015年08月01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然而,食品监管却一直是个大难题。近年来,我市食品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多、小、散、乱、差”的问题比较突出。如何突破难点、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成了大众最关注的问题。

7月31日,记者在全市食品安全监管专题询问会上得到了答案。据了解,目前,我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正在进行,通过推出系列措施,建立相关机制,使食品监管实现常态化,构筑起一道食品安全“防火墙”。

专题询问会上,市政府副市长、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主任谢广军指出,今年10月底以前,我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将全面完成。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后,会进一步整合监管职能,将以前质监、工商、食药监三个部门市场稽查科进行整合为一,整合成一个稽查科,强化监管效能。

为了实现食品安全监管无缝对接,我市将健全四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明确监管职责。近年来,我市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有监管盲区和空白。针对这一实际,我市在食品监管体制改革中会加强乡村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乡镇一级将现在的工商所变更为乡镇市场监督管理所,在村级将认真实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食品安全协管服务试点工作,从而全面建立市、县(区)、乡、村四级监管网络。四级网络的健全,将进一步明确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对农村薄弱环节的监管,切实做到食品安全监管无缝对接。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将监管职能进一步整合,实现了职能上的良性互补、合力上的集成效应。监管整合也有利于集中监管资源,提高执法能力。整合之后,指令统一、人员集中、装备集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也会大大提高。

全力保障 学校食品安全

时报讯(记者史雅洁) 随着学校布局调整和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学校、托幼机构等特殊人群食品安全工作备受关注。目前,部分学校、托幼机构食堂硬件设施还不达标,食堂食品安全监管难度进一步增加。为此,7月31日,市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专题询问食品安全时,郎金莲代表就如何进一步强化特殊人群食品安全进行询问。

市教育局党委书记韩芳忠应询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全面落实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制,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维护学校的安全和稳定。今后,将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制度,落实学校各部门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职责,牢固树立校长是“安全责任第一人”的意识,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运行机制,完善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预警机制,定期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动态,确定不同阶段、不同季节的安全工作重点,并有针对性地落实有关措施。

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村学校食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保证食品原材料供应、采购、制作加工、储藏、检验、留样等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实现规范化操作,避免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积极配合、协调有关部门,切实加大对学生营养餐供餐企业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营养餐发放程序,全力保障学校食品安全。

韩芳忠表示,安全教育培训是维护学校安全的治本之策,市、县(区)教育局将及时和有关部门联系协调,进一步加大对食品卫生方面的培训力度,尤其抓好对校长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将食品卫生安全贯穿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两三年内规范“三小”行业

时报讯(记者史雅洁) 7月31日,市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专题询问食品安全时,罗文祥委员就如何加强对“三小”行业的监管进行询问。

他说,当前小作坊、小摊点、小餐馆等“三小”行业由于投资小、风险低、易经营,在我市快速发展,并占据市场的很大份额,它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在扩大劳动者就业,增加群众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三小”行业在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准入门槛低、流动性大、设施简陋、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监管主体责任不明确等问题,这导致对小作坊、小摊点、小餐馆等行业的监管存在盲区和空白。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何林在应询时说,目前我市食品“三小”行业共有1886家,主要存在环境卫生不达标、设施不到位、从业人员缺乏食品安全知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何林表示,下一步将对全市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馆以及前店后厂、现场加工、现场销售食品的门店逐门逐户登记并开展专项整治。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将“三小”行业监管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重点,力争在2-3年内逐步规范“三小”行业监管市场。通过组织开展“三小”行业集中专项整治,消除食品安全监管盲区,弥补监管空白,减少安全隐患,降低安全风险。同时,将“三小”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列入食品安全从业人员培训计划,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在提供全面服务的过程中,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行为,全力保障食品安全。

成立专门机构打击食品犯罪

时报记者 陈郁

海东市公安部门在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行为方面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如何建立联动机制,加大力度,提高震慑力?在海东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人大代表马占奎提出询问。且一口气提出了两个问题,向两个部门发问。

我们通过整合工商12315、质检12365、食药监12331监督举报电话,结合市政府12345市民热线扩大接受投诉举报的途径,并开展各类监督抽验工作,从不合格产品中追溯源头,发现、办理相关案件。建立联动机制,联合市监察局、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单位对食品安全中发现的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进行依法严格打击处理。”海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何林从容作答。

明确监管责任主体,细化管理要求,堵塞监管漏洞和盲区是我们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的主要措施,我们以各县(区)公安机关派出所为单位,组织民警走街串巷对重点区域进行‘地毯式’排查,深度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加强预案完善,明确部门应急处置职责,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确保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危害。目前,我们即将成立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支队,专门负责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违法犯罪。”海东市公安局副局长韩世林说。

提高投诉举报处理效能

时报记者 胡生敏

投诉举报是人民群众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途径,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获取违法违规信息的重要渠道。但在现实中,群众投诉无门、举报不纠的现象依然存在。为进一步受理群众投诉和举报,近年来,市政府积极建立投诉机制,调动了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积极性。

7月31日,在食品安全监管专题询问会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长马秉仁对于群众投诉无门、举报不纠的现象作出了回答。他指出,今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大力宣传《青海省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利用有线电视和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让群众知晓食品安全受到侵害,不仅可以维权,而且还可以得到赔偿和奖励。也让食品生产经营者知道,违法行为会依法受到严肃处罚。

为了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举报投诉的积极性,市政府也将积极协调各级政府尽快落实举报投诉奖励奖金,及时兑现投诉举报奖金。

记者在专题询问会上了解到,开通和运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是新形势下提升食品药品监管效能、延伸监管触角、创新社会管理的有力抓手,也是实现投诉举报工作向长效机制转变的重要举措。我市将进一步加快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业务系统建设进度、加大投诉举报中心机构设置力度、拓宽群众投诉举报渠道。

据悉,群众可以拨打“12315”(工商) 、“12365”(质监局)、“12331”(食药监局)三个举报电话进行投诉举报。我市也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同时,市政府希望群众能积极提供举报线索,共同打造“12331、12365、12315”的服务品牌,扩大举报平台的知晓度,真正实现人人参与、人人监管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