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部门信息公开 > 市乡村振兴局
【市扶贫开发局】海东市县域精准扶贫工作亮点
来源:    时间:2016年06月14日    

去年以来,海东市按照“精准扶贫、以点带面”的思路,各县区立足各自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打造县域有别的精准扶贫工作亮点,初见成效。

民和县:努力打造精准扶贫信息化管理示范县

以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为基础,率先创立了全省、全市首个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对精准扶贫过程中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贫困农户精准化扶持,做到管理、服务、考核“一条龙”。一是基础信息清。信息平台涵盖全县125个贫困村,详细记录了各项扶贫信息,包括贫困户基本信息、生产生活条件、现状照片、因户施策措施、扶贫项目等。二是帮扶措施清。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结合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制定贫困村帮扶计划,并通过对贫困户家庭生产生活状况、致贫原因等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了29项因户施策措施。三是任务目标清。根据民和县2016-2019年脱贫攻坚实施意见,将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各项扶贫措施、任务目标及完成时限全部录入了信息平台,并实时填报项目进展及投资完成情况,同时,对扶贫成效进行全面考核。四是“互联网+扶贫健康推进。通过视频培训模块,利用扶贫工作站、工作室视频面对面听取乡镇精准扶贫工作汇报,并对第一书记、乡镇扶贫领导、扶贫干事进行培训。利用短信平台模块,将扶贫政策、天气预报、自然灾害、劳务信息、农户地块等信息发送给贫困对象,开展主动服务,实现了扶贫工作网络化。

乐都区:实施以园区产业及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园区产业扶贫工程

自2015年至2016年,乐都区投入扶贫产业园专项资金1500万元,依托青海宏恩科技有限公司,在海东市乐都农业园区建设的肥料加工、富硒蔬菜种植、富硒食品加工基地,新建富硒大蒜加工中心、冷藏保鲜库、培训中心和年加工富硒大蒜400吨农民合作小微加工企业2个,建设年产2100吨无公害富硒乐都紫皮大蒜系列产品生产线四条。按照“公司+农户种植+基地加工+市场营销”的运作模式和为贫困农户发放籽种、有机肥、富硒肥→农户种植→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企业订单收购→企业、农民小微企业就地加工的操作流程。年初企业与项目乡镇、项目村、农户签订订单收购协议,企业按高于市场8%的价格优先收购。通过为农户发放蒜种、有机肥、富硒肥,使贫困农户年户均增收3500多元。通过企业订单收购,企业按高于市场8%的价格优先收购和企业每年直接吸收劳动力200人,增加劳动力收入1000万元。“十三五”期间,乐都区将依托扶贫产业园,大力推广实施以园区产业及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园区产业扶贫工程,确保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互助县:实施以提升贫困群众综合发展能力为核心的易地移民搬迁工程

今年互助县计划对4个乡镇5个村的541户1958名贫困群众进行搬迁。联合扶贫、国土、住建、水利、交通、供电等部门,整合“两房”建设,水、电、路,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卫生室、村庄绿化、环保等项目、资金,确保将移民搬迁新村建设成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公共服务功能完善的高原美丽新村。为提高易地移民搬迁工程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制定出台了《互助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管理制度》,明确了项目实施各部门、乡(镇)、搬迁村职责的职责,做到各负其责,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积极稳妥推进。

循化县:创新“三种”扶贫模式,加快精准脱贫步伐

一是实施旅游扶贫产业园项目带动精准脱贫。结合循化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以及旅游文化资源丰富的实际,确立了“十三五”期间把循化县打造成5A级旅游景区的脱贫攻坚战略目标。目前,已动工建设总投资1500万元的集餐饮、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孟达旅游扶贫产业园。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扶贫产业园项目的建设力度,力争到2020年完成撒拉尔故里旅游扶贫产业园、班禅故里文化旅游扶贫产业园、清真食品扶贫创业园、红光村红色旅游扶贫产业园、青海化青生态鸡养殖扶贫产业园、循化县黄河旅游餐饮文化产业园等以旅游为主的12个扶贫产业园建设。二是全力打造2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推动精准脱贫。去年,循化县在全县范围内筛选文都乡麻日村、查汗都斯乡红光村、街子镇上访村等5个行政村作为重点培育旅游扶贫示范村对象,充分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旅游资源,整合资金,整村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努力打造了“班禅故居、红色基地”等旅游产业的5个旅游示范村,取得了较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今年,循化县计划在清水乡大庄村、下庄村实施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项目,努力加快精准脱贫步伐。在整个“十三五”期间,循化县将打造20个旅游示范村,力争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旅游收入增长10%。三是实施小微企业扶贫工程促进贫困户就业增收。以博艺、化青、白驼等劳动力密集的小微企业为依托,充分发挥企业带动作用,推进精准扶贫,吸纳带动周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400余人,每年为贫困户增收2万余元。下一步紧紧依靠精准扶贫,进一步扩大规模,吸纳更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

化隆县:“五条新路”畅通精准脱贫大道

一是积极探索“在岗带薪实训+创业”新路子。依托化隆拉面资源优势,推出了精准扶贫拉面“带薪在岗实训+创业”计划,通过把扶贫对象推荐到规范的拉面实训店以“带薪在岗实训”的方式从“跑堂”培训成“拉面匠”、再扶持成“拉面老板”,截至目前,扶贫对象报名达2700人,签订合同780人,“带薪在岗”实训人员已输出到岗56名。二是积极探索“金融扶贫+大众创业”新路子。采取““三农”惠民”“双联惠农” “拉面信用卡”等模式,按照政府担保(贴息)、银行(降息)风投的原则,创设宽松的贷款政策,扶持贫困对象发展拉面经济等经营性生产。三是积极探索“建设劳务服务+输出”新路子。充分发挥泥瓦匠人、劳务经济人和能人带动的作用,积极引导成立了91家劳务承包服务公司(带动扶贫对象211人),已对全县总投资2600万元的50万元以下52个项目梳理清单后,统筹安排劳务承包服务公司施工。对50万元以上项目在合同中明确贫困对象的用工比例。四是积极探索“种植服务合作社+农户”新路子。为解决出不去扶贫对象的增收和土地撂荒问题,积极引导“农户+合作社”形式组建了10个种植服务合作社(带动扶贫对象51人),政府投资购买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农机具,一方面合作社流转土地从事种植业增收,另一方面对那些不愿出租流转土地的群众进行“翻耕-播种-收割”等有偿服务增收,引导更多地贫困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务工。五是积极探索“扶贫示范村+脱贫型”新路子。在27个摘帽村和一般贫困村中筛选村容村貌型、产业增收致富型、旅游扶贫带动型、村级支部带动型、民族团结进步型、自力更生发展型等10个扶贫示范村,充分发挥示范村引领带动作用,并通过奖励措施,最大限度地把示范村拓展到144个贫困村成为群体效应。通过扶贫示范的带动,使更多的贫困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