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乐都区高度重视社区建设管理工作,将社区建设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关注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社区建设管理日趋规范,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区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在今后一段时期,乐都区将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紧紧围绕“社区建设社会化、社区服务市场化、社区管理科学化、社区功能现代化”的工作思路,以建设“五型”社区为着力点,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社区。 (一)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建设向心型社区。通过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积极探索社区在职党员、流动党员、困难党员、老党员分类管理工作机制,对无职党员开展设岗定责活动,组织党员参加志愿者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一是在进一步完善社区党建“网格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社区党建新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扩大党的工作在社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二是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会议、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体系,规范和完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特征的社区基本管理制度,健全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强化社区依法自治功能。三是加快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和社区服务站为两翼、以社区服务组织为依托、以社区中介组织为载体的社区领导、管理和服务体系。理顺社区自治组织与物业管理、社区民间组织的关系,形成社区建设管理新格局。四是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组织社区群众全面开展社区地方文化、体育比赛、健身娱乐等集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利用读书会、学习会等形式加强社区群众文化知识学习,发挥社区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的服务作用,形成社区“两委”与群众和睦相处的良好局面。 (二)加大社区建设投入,建设能力型社区。制定出台《乐都区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配套完善具体政策措施,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改善社区办公和服务条件。规范社区工作者岗位设置、任职条件、行为礼仪、首问责任、考勤值班、突发事件处置等程序办法,对社区服务的主要目标、服务程序、质量标准、完成时限、责任要求等事项作出明确的界定。一是将社区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标准化建设,使社区基础设施更趋完善。明年完成朝阳山、九哈家、七里店、寿乐等4个社区办公和服务场所建设,开工建设汉庄、文化街、新乐西街、水磨营、古城西街等5个社区,并着力打造标准化社区。二是多渠道广泛争取企业单位支持、社会捐助和有奖募捐资金投入,社区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工作,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事费配套”的原则收取费用,以保证社区建设必要的财力和物质保障。三是充分利用区委党校、职业教育机构等培训资源,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社区人员业务培训,有计划的组织社区管理服务人员到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学习培训,吸收先进的社区管理经验和方法,全面提高其管理社会事务、协调社区关系、开展群众工作、处理矛盾纠纷的本领和服务水平,为社区规范化建设、标准化管理提供人力保障。四是改革社区干部选任制度,采取民主选举、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办法,选聘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心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社区居委会,逐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职社区工作队伍。 (三)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建设服务型社区。加强对社区管理工作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引导社区居委会充分发挥服务职能,以“利民、便民、为民”为宗旨,从社区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细节问题入手,创新工作机制,努力为社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一是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点建设,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积极整合政府公共服务、企业社会化服务和社区专业服务等各种资源,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企业和居民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形成覆盖社区全体成员、功能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同时,积极培育群众性服务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动员社区单位和居民开展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社区慈善等活动,不断提高居民自我服务的能力。二是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开展面向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面向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服务,面向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全面提升社区服务能力。三是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体系社会化、社区服务产业化的要求,引入市场机制,积极培育中介组织和服务实体,鼓励相关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在社区开办销售、餐饮等服务项目,鼓励商业企业以连锁经营、品牌加盟等方式在社区开办商业服务网点,加快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进程。同时,强化政府管理和监督职能,确保社区服务良性发展。 (四)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建设自治型社区。坚持行政推动和社会培养相融合、政府指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社区自治。一是健全居民代表会议、决策听证、矛盾协调、政务评议、民情恳谈、议事协商等社区民主自治制度,把与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社区事务交给居民讨论、决定,畅通居民参与管理的渠道,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调动居民民主参与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居民公约、居民自治章程等自治制度,保障居民自治健康发展。二是加强协调力度,根据各社区实际情况,加快建立融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和信访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社区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中心,及时疏导和化解群众矛盾。建立及时有效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监外执行人员和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帮助、教育和转化工作。强化社区治安防范知识宣传,鼓励群众参与群防群治,提高居民的自防意识,形成治安防范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五)整合社区共建资源,建设和谐型社区。一是加大社区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使社区建设深入居民群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一种共建共享的氛围,使共驻共建单位自觉地把本单位的管理纳入到社区发展、社区管理上来。二是充分调动驻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经济组织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性,深入开展城乡共建、社区共建、警民共建、双拥共建等活动,健全定期例会、信息沟通等制度,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增进互信互动,形成“社区工作联作、社区治安联防、社区文化联建、社区教育联抓、社区环境联治”的良好局面。三是支持引导社区成立各类社团组织广泛开展健身、养老、文体、读书、书法等活动,着力打造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四是采取“挂、融、帮”等措施,让机关党员走进社区,深入群众、了解民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发挥机关在职党员对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助推作用,合力构建和谐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