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关于加强农村牧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提案
来源:    时间:2022年02月18日    

王跃荣


    我省农村牧区和贫困地区是自然灾害多发易发区域,也是防灾减灾救灾的薄弱环节,灾害的发生容易引发或加剧贫困。2020年,我省全部因灾死亡人员和80%以上的经济损失来自农村牧区,因灾致贫和返贫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深入开展农村牧区国家治理能力和体系建设,必须要做好农村牧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将农村牧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和能力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强化统筹,健全科技支撑体系,织密织牢应急管理防线,提升应急管理精细化水平和综合治理现代化水平。

  二是各级政府应倾斜性支持农村牧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高设防能力,重点是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抗旱防洪除涝能力、房屋抗震强度改造,对灾害隐患多的居住区采取避让搬迁措施。建立专业化的防灾减灾救灾队伍和灾害信息员队伍,完善消防、医疗等覆盖深度。

  三是营造防灾减灾救灾科普文化氛围。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基本知识,特别是自救互救技能、避险要素等知识培训,加大科普知识宣传和文化氛围营造,破除旧的不良观念和封建迷信行为。


海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对省政协十二届次会议2021239号提案答复的函

 

尊敬的王跃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牧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提案”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海东发展建言献策,经我市认真研习,反复讨论,现答复如下:

海东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和国家减灾委、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建立高效科学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提高海东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一、提高政治站位,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全市始终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重要论述和批示指示精神,清醒认识防灾救灾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及时调整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防灾减灾委员会、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协调议事机构防灾减灾综合协调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以应急指挥、抢险救援、灾害救助、恢复重建等为主要内容的救灾应急体系初步建立,防灾减灾机构框架基本形成运行机制基本理顺,全市应急管理体制基本健全,全灾种大应急工作格局初步构建

二、压实工作责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海东市减灾委统筹协调、加快推进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积极改善城乡抗灾基础条件,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和居民住宅容灾、抗灾水平。强化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和重点设施的设防标准,完善网络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提高重点设施抗毁损能力。重点加强农村牧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地震和地质灾害、暴雨洪涝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的综合治理。一是加强地震和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开展地震应对研究,制定区域地震应急对策措施,做好地震灾害防范准备,督促有关部门强化风险隐患排查、监测分析应急准备等工作。强化抗震设防事中事后监管,依法依规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实行行政审批,年内行政审批项目60余推进“审批破冰”和“互联网+监管”工作要求,整改线下审批问题,6月中旬整改完成事项39项,并开始线上审批线上监管。积极协助配合省地震局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根据法律法规做好地震安评工作“应评尽评”,建设工程审批事项中未发现需开展地震安评的工程项目。加大行政执法检查力度,强化地震设施保护执法对辖区内各类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开展多次巡查保护并对全市范围内的地震监测点重新喷涂保护标志。对海东市重大建设工程项目、高层建筑工程项目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情况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大型商场、大型娱乐中心、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场所抗震设防要求落实情况及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上报建设工程资料1295项,核查建设项目847项,推动提升全市建筑抗震水平二是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对全市水库大坝实行“联点承包责任制”,落实县级领导联点责任人40 人。逐级逐步落实水库大坝安全管理“三级责任人”60人、防洪度汛“三个责任人”70人。组织召开防汛抗旱形势分析研判会4次,结合实际对当前防汛抗旱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对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进行了分析研判,制定工作计划和防范措施。将全市69座水库、278座淤地坝、65条重点河流、841处山洪灾害隐患点、1552处地质灾害点作为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把城区防洪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切实落实城区内涝防治工作。开展督导检查10次,检查水库69座、淤地坝141座、重点河流65条、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841处,消除安全隐患166处。组成督查组对各县区防汛抗旱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发现问题7类28项,并督促及时整改销。全年排查整治隐患216项,,争取各级防汛资金979万元,修复水毁堤防1.1公里,维修防汛抗旱工程设施11处。三是严密防范森林草原火灾。充分发挥市森防办“综合协调、牵头抓总”的职能,针对“春分”“清明”重点时段,开展打击森林草原违法用火行为专项行动,先后出动检查组62组352人(次),执法人员310人(次),制止违法用火45次,确保森林草原防火形势稳定

三、紧贴实战要求,提高综合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坚持把应急救援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减少事故灾害损失的关键环节,有效处置了循化县岗察乡雪灾、化隆县沙连堡乡加仓村山体滑坡、平安区古城乡石碑村泥石流等多起自然灾害,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瞄准应急指挥、预案体系、救援保障这“三个关键”,着眼“全灾种、大应急、大救援”加快转型升级。一是健全指挥体系。坚持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加快应急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建设,投资2000万元建设的大数据中心部分硬件设施移交市应急局使用,指挥中心平台汇总森林草原、防汛抗旱、危化企业、地质灾害、防震减灾各类风险隐患信息,风险预警监测动态“五张图”初具雏形,为科学研判各类风险隐患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完善预案体系。坚持把建立完善应急预案体系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修订完成《海东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海东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海东市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海东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海东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制定了《第党的二十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海东赛段应急预案》《青海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应急预案》等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努力形成具有海东特色的“1(总体预案)+4(专项应急预案)+102部门预案+N(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管理模式,确保应急预案“好用、实用、管用”。三是强化救援保障。坚持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统筹力量,切实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全市共建立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328人,依托海东军分区建立半专业应急救援民兵连9支1040人,组建林业半专业扑火队伍2支160人,组建林区群众义务扑火队伍779支2.3万人,在民和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建立兼职矿山救援队1支15人组织开展防汛救灾“桌面演练”,进一步强化内部协作联动和应急响应能力全市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7座,市级库1座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县级库6座,其中乐都库500平方米(借用市级库)其他县级库达到国家规定650平方米的建设面积共储备棉帐篷、折叠床、棉被褥、棉衣裤等救灾物资36项2.9万余件,今年汛前补充购置防汛物资76.8万元,布局合理、种类齐全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正在形成,为应急救援提供坚强保障。

四、夯实基层基础,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刻认识海东“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农业经济向多经济形态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的新发展阶段对安全防范的现实需求,加大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一是扎实开展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坚持把风险普查工作作为了解市情、提升应急能力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来落实,制定印发《海东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方案》,先后开展普查培训3次,抽调相关部门14人组成工作专班。目前,第一阶段区划更新调整、第二阶段数据清查、第三阶段数据调查工作已全部完成,全市共更新调整错误区划名称及代码1058条,收集清查数据4882条,其中自然灾害承灾体1780条综合减灾能力3102条核查调查对象439个,全部为合格,圆满完成了辖区内区划名称、区划代码、边界和行政驻地更新工作,得到了省普查办的高度认可。二是强化宣传教育培训。发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作用,利用“国际减灾日”、“世界气象日”、“国家防灾减灾日”等节点,弘扬防灾减灾文化,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知识宣讲、技能培训、案例解说、应急演练等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依托“防灾减灾宣传周”“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大力推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应急管理科普宣教“七进”活动,在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乐都区七里店社区举办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品、实战应急演练等方式将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展现给广大人民群众,并在社区现场为居民们科普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发放宣传资料2.6万余份,发放应急救灾医疗包1200个,参与群众4000大力推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通过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工作,不断提高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增强城乡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积极开展风险排查。“5.22”果洛州玛多县地震发生后,紧密结合当前防震减灾和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对全市危险化学品企业、非煤矿山、水库堤坝、学校、医院、道路交通等重点单位和环节迅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累计排查危化企业76家、工贸企业39家、非煤矿山37家,水库69座水电站8座淤地坝278座,桥梁涵洞1516座、省道375.6公里、国道72公里、农村公路7521公里,污水、燃气等企业7家,未发现任何险情。

下一步,海东市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从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做好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政治意义清醒认识防灾救灾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加强政策支持,强化责任落实,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海东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您对我们的办理和答复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填写在“建议(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中,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谨以答复,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请提宝贵意见。

系 人:孟占泓

联系电话:0972—8612390      

  真:0972—8615750

电子邮箱:hdszf13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