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关于推动青海拉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来源:    时间:2023年01月08日    

  李青

提案内容:

青海拉面产业是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与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扶持以及群众积极参与下,共同培育出的最具我省特色的产业经济。目前青海拉面店数量约3.1万多家,覆盖国内外337个城市,在马来西亚、日本、土耳其等国开设青海拉面店上百家,年经营收入达245亿元,为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农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推广宣传青海、带动就业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但受到近年来市场消费模式、业态的变化和新冠“疫情”的巨大冲击,青海拉面产业发展遇到了新困难、新瓶颈。主要存在经营理念落后、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知识,行业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滞后和整体行业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

为此建议: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发挥组织力量。建议成立省级层面拉面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做好顶层设计,推动拉面产业构建完整产业链和产业平台,协调拉面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发挥好拉面行业协会作用,制定出拉面行业发展规划和服务规范,形成行业自律准则;统筹经营发展布局,防止同地区过度竞争;协同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提高拉面行业进入门槛。

二是加强金融支持、发挥杠杆撬动。通过建立担保基金、用好财政扶持资金、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持续加大金融力度支持,发挥金融杠杆撬动作用,推动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在“青信融”平台上再注入青海拉面提档升级风险资金对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拉面从业者,提供“无担保、无抵押”的定向金融贷款。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开辟“拉面经济”贷款绿色通道,缩短贷款审核放贷时间。

三是健全产业链条,促进协同发展。积极推动拉面产业打造完整产业链条,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良性快速发展。构建成型、成熟的融合发展模式和全产业链条,严控质量和标准,积极推进拉面产业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和高效益发展,通过建设区域化中央厨房、物流配送中心等,将拉面产业产品终端竞争升级为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积极推行产业上中下企业游集约化发展,通过建设拉面产业生产集聚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拉面产业研学实验区、健康产业集聚区,形成集约化发展格局。

四是铸造实力品牌,实现质变飞跃。注重打造知名实力品牌,为青海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和知名度。通过举办青海拉面文化节,制作青海拉面专题片、广告片,组织“青海拉面神州行”“青海拉面一带一路行”等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深化“互联网+”,推进拉面产业配套及衍生产品触网上云,拓宽和创新网上销售渠道,促进跨境电商发展。

五是重视创新引领、强化科技赋能。加强科技创新,通过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推进拉面产业衍生品速食拉面的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立青海拉面行业大数据中心,推动拉面行业和5G、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为地方政策、企业发展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支撑。提升产业链、创新链中绿色环保技术占比,树立绿色环保理念,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健康食品的需求。

 

关于对省政协十次会议

2022163号提案答复的函

 

尊敬的李青委员

提出的关于推动青海拉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首先感谢对海东发展建言献策,经我市认真研习,反复讨论,现答复如下:

海东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拉面产业发展,把拉面作为全市特色产业品牌战略,在政策制定、市场开拓、提档升级、人才培养、产业链打造、金融支持、财政补贴等各方面出实招用实劲,不断完善拉面产业体系,提升拉面产业规模,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截至2022年5月底,海东籍开办拉面店总数2.77万家,拉面从业人数16.60万人,遍布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为重点的280个大中城市和马来西亚、土耳其等17个国家(地区),当年实现拉面产业经营性收入55.18亿元,利润18.81亿元,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18.57亿元。开展拉面经营管理培训3期650人次,发放各类资金和物资约690万元,落实拉面贷0.59亿元。青海拉面产业数字化平台项目(一期)已竣工验收,25家企业入驻拉面产业总部基地。

一、着力打造产业体系

“一碗面”牵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带动养殖种植、农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配送、商务金融服务等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通、一二三产融合。

(一)加强品牌强识战略。推进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和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工作,鼓励“本穆”“喇家四千年”等行业优秀企业创新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支持通过品牌联盟、品牌加盟、品牌连锁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青海拉面优质品牌,持续培养品牌示范店和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品牌示范带头作用,对品牌旗舰店、示范店提供设计装修图册并予以适当的装修补贴。

(二)加快拉面产业总部基地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引导返乡创业,鼓励更多企业入住海东市域产业园区、农业基地、商务中心,支持餐饮连锁企业将管理总部、财务总部、投资总部设立在市域,回馈家乡,反哺产业,富民强市。引进更多企业落户总部基地,建设拉面食材中央大厨房鼓励生产企业释放产能,争取并及时兑现政策,协助入住企业与百德肉制品、江河源粮油等企业加强协作配套。

(三)发挥行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支持海东拉面产业协会等行业商会、协会发挥行业自主管理功能,通过行业沙龙、线上交流、线下观摩、产品推介、企业路演等方式,在会员单位中形成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平台共建、产业协作、产品配套、链条互补机制。

(四)实施产业建链补链强链项目。重点推进化隆拉面特色小镇、民和拉面综合体验中心、循化中再集团拉面产业扶持、河湟拉面食材研发生产配送中心、互助家政服务等项目建设;积极对接省市相关部门,争取专项资金,纳入项目盘子,新开工一批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市场和仓储物流设施建设、中小企业发展等产业项目;在河湟新区建设云盛国际农产品仓储物流智造园,开展无锡前置仓及“四店合一”项目前期,推动“青货出青”,打造产业链、供应链、配送链一体化。

(五)推动拉面产业数字化转型。整合化隆、循化两县及市本级拉面产业数字化平台,打通信息孤岛、数据堵点,实现终端数据汇集、数据存储共用、运算成果共享;鼓励拉面运营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试点,对部分数据返青效果显著的连锁企业授牌;与阿里、联通、建行、邮储银行等企业合作,开发应用新平台、新模式、新系统、新软件。

(六)开展产学研全方位深度合作。推进青海大学等科研院所、领军企业与拉面行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新配方,在拉面专用粉、专用酵母、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鼓励研制成本更低、质量更优、更具竞争力的预制菜、预制面、香辛料、汤底料、速食面等。

二、加大资金扶持保障

创新金融产品服务,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增加信贷有效供给,助力提升企业生产经营能效,保持行业健康发展后劲。

(一)深化政银企合作。协调金融机构对接经营主体融资需求,改善市场整体信用环境,指导企业规范良性经营,通过大数据综合评估信贷风险,探索设立担保资金池,研发规模适合、操作便利的“拉面贷”产品。

(二)争取落实奖补资金。指导企业研究产业政策、资金投向、申报流程,规范内部经营管理,精心策划包装项目,协助企业从省市相关部门争取更多补助项目、更多扶持资金、更多人才引进,帮助企业落实要素保障,协调解决困难问题。

(三)创新多渠道融资模式。鼓励“天使投资”、“多轮风投”、新三板等资本直接融资,借鉴“张拉拉”“陈香贵”“马记永”等模式,鼓励资本创新商业模式、加入快餐赛道;支持河湟拉面运营公司等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经营、相互参股、融资租赁、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

三、强化人员素质培训

积极争取资金,充分发挥社会培训教育机构作用,持续培养与拉面产业相关的烹饪技术、配方研究、养殖种植、生产加工、物流商务等技能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为拉面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一)积极争取各类培训项目。购买相关培训服务,将拉面技术、面点制作、烹饪技能、配方研制作为培训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劳动力技术技能水平;开展拉面技能大赛、技能等级鉴定等,采用网红直播、探店寻味等形式,挖掘青海拉面真味道。

(二)积极实施千人培养计划。争取将拉面餐饮企业高级管理人才、行业领军人物培训纳入全市计划,针对性开展以餐饮文化、品牌战略、协会管理、行业标准、连锁经营等为主要内容的骨干培训,更新提升拉面经营者的发展理念、经营理念。

(三)加强重点务工人员培训。针对产业体系中生产管理、质量控制、采购库存、售后服务、财务核算等薄弱环节,加强专业人员培训,鼓励企业推行精细管理,支持应用现代财会、进销存、企业内控管理等系统,做好员工设备设施保养、安全文明生产、现场6S管理等入职培训。

四、加强驻外机构建设

充分发挥驻外办事服务机构协调作用、流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健全办事机构日常管理、绩效考核等制度机制;引导拉面从业者主动融入所在城市,协调落实当地惠民惠企政策,帮助解决就学、就医、社保、办证等问题;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在重点城市、从业者集聚城市指导成立行业商会协会3-5家,延伸服务管理触角;探索在重点节点城市设立市拉面产业服务区域中心,统筹所在区域拉面产业配套协作、仓储物流配送、商务市场合作。

对我们的办理和答复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填写在“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中,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谨以答复,谢谢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请提宝贵意见。

人:孟占泓

联系电话:0972—8612390      

  真:0972—8615750

电子邮箱:hdszf13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