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关于加强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的建议
来源:    时间:2024年11月14日    

关于加强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的建议

 潘丰利

  

  脱贫攻坚工作实施以来,乐都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易地扶贫搬迁部署要求,对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等“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农村群众实施易地搬迁,通过改善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拓展增收渠道,帮助搬迁群众脱贫致富。累计建成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12个,涉及16个乡镇160个行政村,搬迁群众8493户2.9万人(其中脱贫户2637户9090人),其中七里店安置小区是目前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为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根据“宜种则种、宜菌则菌、宜畜则畜”原则,在畜牧基础扎实、资源优势较好的南北山易地搬迁安置点着力培育壮大食用菌、牛羊养殖、芨芨草扫帚加工等产业,在人口集中且交通便利的城区安置点建设生产车间、租赁就近商铺、开发农贸市场、开展家政服务等产业,搬迁群众收入逐年提高。但由于全区易地搬迁人口基数大、涉及乡镇多、产业规模小、群众就业难,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仍然压力较大。

建议:一是省级层面调整易地扶贫和因灾搬迁安置点所在乡镇行政区划,户口划转,增设街道,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行政效能,有效服务搬迁群众,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二是省级层面加大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着力在产业扶持、技能培训、就业帮扶方面给予相应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

 

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242002号建议答复的函

 

尊敬的潘丰利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的建议”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海东发展建言献策,经我市认真研习,反复讨论,现答复如下:

“十三五”以来,海东市乐都区实施“十三五”规划内易地搬迁、东部干旱山区易地搬迁试点项目和中坝蒲台城台三乡因灾搬迁三大块,累计投资22.2亿元,涉及16个乡镇160个村878129439人。共修建集中安置点(区)12个,其中楼房安置小区4个、庄廓安置点8个,集中安置647321778人。

海东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聚焦“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目标,以培育产业、促进就业、社区治理、提升服务等为抓手,围绕搬迁群众增收,稳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指导乐都区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抓产业培育,保障群众增收。按照“宜种则种、宜菌则菌、宜畜则畜”原则,累计投资后续扶持资金7476万元,实施购买商铺、生态养殖、扶持帮扶车间、乡村旅游、食用菌、土地托管、农业机械服务等项23个,加强后续产业孵化培育,建立联农带农机制,累计带动800户群众增收1000万元。梦圆居、七里店安置小区利用规模大、人口多、集中密集、交通便利等优势,建设商铺31049975.04平方米、农贸市场1382.66平方米,累计带动就业280余人,群众年人均增收超2万元;扶持伦缘纪念品和服装加工2个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残疾人等92就地务工,年人均增2万余元;建成仓岭顶生态养殖场、高家安置点旅游一条街及李家壕和徐家台2处食用菌生产车间。同时,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建档立卡搬迁群众继续享受国家惠农益贫政策的要求,保持搬迁群众原有的土地(草原)承包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和其他惠农益贫政策不变,彻底打消搬迁群众疑虑。2023年度全区涉及搬迁户的耕地93012.55亩、林地14.21万亩、退耕还林地7.89万亩亩、拆旧复垦复绿68793439.5亩,其中6824户搬迁户67219.55亩土地流转到216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或种养殖大户进行规模化种养殖,有1673户搬迁户发展到户产业自行种植25359.57亩,有54户搬迁户将433.43亩土地托管给邻居或亲戚无偿种植。二是抓就业转输,拓宽增收渠道。坚持“扶上马、送一程”,“十三五”以来,通过组织搬迁群众开展就业培训累计带动就4467人。同时搭建就业信息平台,推送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确保搬迁劳动力及时转输。全区共有易地搬迁脱贫劳动力19454386人,全年务工就业脱贫劳动力19454318人,就业率98.45%593名搬迁劳动力纳入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基本实现了搬迁户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就业的目标。2023年度脱贫搬迁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5542.4元,比2022年度增长2175元,增速为16.3%三是抓安全管控,守护美好家园。住建、应急管理、消防等部门对小区商铺和住房消防安全等开展定期、不定期安全隐患排查检查,通过边查边督促整改,严把监督监管关口,确保搬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开展“防风险、除隐患、降案发、保平安”专项行动和部门联合执法,加大了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精准打击和防范力度,不断提升搬迁安置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四是抓防返机制,夯实脱贫成效。严格按照《青海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部署要求,扎牢防止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返贫的篱笆,形成快速发现、评估响应、精准帮扶、动态清零的防贫监测帮扶体系,建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村集体经济收益扶持兜底保障户、产业培育小额贴息贷款扶持、创业就业综合服务、贫困人口参与项目建设防返贫工作机制,切实避免搬迁群众发生返贫情况。五是抓典型示范,筑起共建共治格局。以社会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为契机,在七里店社区先行试点,把智慧社区作为推动社区治理的重要抓手,成立七里店社区规范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社区综治中心,下6个分支机构,搭建智慧社区信息服务平台,从党建管理、人口管理等15个实用安全防护智慧应用入手,通过安装门禁、补建监控、采集人口和车辆信息、增设医疗服务、心理咨询等服务机构,增加服务事项,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形成1+6+N”全方位管理服务模式,促进社区服务管理扁平化、精细化、智能化、高效化,为安置区管理服务积累经验,打造管理服务乐都样板。

我们将持续做好乐都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与上级的衔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行业部门对乐都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支持力度。二是拓宽就业渠道,增加搬迁群众务工就业收入。三是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和电商扶持力度,通过实施农业机械化服务、马铃薯储藏窖、扶持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等形式,引导经营主体参与搬迁群众原承包地的流转与规模化经营,大力培育搬迁安置区后续扶持特色产业,加大迁出地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力度,发展迁出地种养殖及农畜产品加工产业,推进后续产业、就业全面发展,千方百计增加搬迁群众收入。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盘活易地搬迁后续产业资产,建好利益联结机制,做好资产收益分配监管使用。五是持续做好搬迁群众社保转移接续等社会融入工作,确保不因搬迁出现漏保断保情况。同时结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等节庆活动,广泛组织开展文化进安置区活动,丰富搬迁群众文化活动,让搬迁群众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环境。

您对我们的办理和答复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填写在“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中,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谨以答复,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请提宝贵意见。

  人:孟占泓

联系电话(传真):0972—8610996

电子邮箱:hdszf13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