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金显花 通讯员 祁重兄)“十四五”开局之年,海东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指示,着力抓好“六稳”“六保”各项政策落地,全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2021年,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5.57亿元,同比增长6%,两年平均增长4.1%,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54:39.39:46.07,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6.9%,拉动GDP增长2.84个百分点。贡献率比第二产业高出近5.4个百分点,成为支撑海东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各行业呈现亮眼成绩。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蓬勃发展方面,我市持续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通过公交延伸、区域经营、预约定制等方式,提升农村客运服务水平,认真履行道路运输“三把关一监督”职责,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继续推广新能源汽车采购、使用,推动绿色出行,推进道路货运车辆年检、尾气检测、综合性能检测“三检合一”工作,全年完成客运量434.99万人,客运周转量25415.94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2311.91万吨,货物周转量118746.74万吨公里。乘着网购的快车,海东市邮政业务总量、快递业务量快速增长,2021年1-11月海东市邮政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2235.8万元,同比增长33.06%;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96.15万件,同比增长62.13%。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达15.9%。
消费市场活力提升方面,全市上下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社会大局健康稳定,“青海年·醉海东”“云闪付”App优惠券、“2021网上年货节”等各类促消费活动集体发力,“云演出”“线上展播”等文化活动层出不穷,清明、五一、中秋、国庆小长假等助力文旅消费,消夏乡村游、秋景赏游也让消费需求得以释放,市场活力不断提升。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9.5%,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4%,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8.3%,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25.9%。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达7.7%,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达8.2%。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35亿元,同比增长7.5%。
做强做优房地产业,海东伟业、青海玉通、青海恒创、海东力盟、海东绿地等房地产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河湟新区房地产建设力度空前,高素质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团队参与建设、管理和营销,且大多数新增房地产项目进入销售高峰期,房地产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大幅增长,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达2.1%。
金融及农林牧渔服务业稳定增长。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68.49亿元,同比增长2%;各项贷款余额533.87亿元,同比增长7.21%。2021年,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9.6%,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0.5%。
其他服务业贡献突出,全市成功举办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国际民间射箭邀请赛等活动,助力其他服务业提质增效。规上服务业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较高增长。2021年,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高达65.4%,拉动第三产业增长3.93个百分点。其中,以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为主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高达51.9%,拉动第三产业增长3.1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