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讯(记者 郝志臻 通讯员 王军宾)今年以来,海东市按照“一季度保推进,二季度保过半,三季度保质量,四季度保完成”的时间进度,进一步强化服务举措,多渠道、多方位推动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增收。截至目前,全市共向省内外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0.6万人次,其中省外输出8.4万人次、省内转移5.9万人次、就近就地转移6.3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 9.9亿元,转移就业人数和劳务收入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2.2万人和2.6亿元,增幅为12%、36%。
市就业部门依托乡镇、驻村工作组、村干部等基层工作力量,提前摸清农民工节后外出务工情况,切实做好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保障工作,为外出农民工提供信息对接、行前指导、返岗运输、疫情防控等服务,为农民工安全、顺利出行提供便利。我市返乡的农民工有4.3万人,通过政策宣传、信息引导和点对点服务,向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输送7.1万人,占转移就业总数的35%。
同时,通过加强与对口帮扶城市的协调联系,与江苏省无锡市就业部门建立了信息联络员制度,通过在市县两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定期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在各类专项服务活动招聘现场设立东西部劳务协作招聘专区和政策咨询服务区等,为无锡市用工企业开展代为招聘服务,共为355名脱贫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服务,引导有序转移就业5590人。截至目前,我市在东部结对省份就业的农村劳动力1627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53人,实现稳定就业297人,其中脱贫劳动力64人。
依托“东西部协作就业培训基地”“东西部协作劳务输出基地”,我市对有培训需求的脱贫户、边缘易致贫人口开展全封闭、全脱产“订单式”短期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就业”模式,使培训人员不但掌握了一门就业技能,而且及时找到了合适的就业岗位,实现了稳定就业。目前,共组织开展订单培训114人,向江苏定向输送34人。
此外,市就业局大力实施职业能力提升行动,结合全市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创业就业培训需求和区域经济特色,完善“培训机构+中介机构+企业就业”工作机制,开展“菜单”式培训、定岗定向培训、创业培训,积极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扎实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评定,不断提升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就业质量。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培训9810人次,占年度目标任务2.5万人的39%。其中培训脱贫劳动力1213人次,创业培训1290人次,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71人次。对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4266人进行了审核,拨付技能鉴定补贴89万元。对经参加中式面点、中式烹饪、挖掘机司机、家政服务员等培训的2500人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