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海东
网上办 掌上办 预约办 容缺办  邮寄办 海东全力促进市场主体稳中有进
来源:    时间:2022年06月22日    

海东日报讯(记者 胡生敏)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助企纾困解难,稳住经济大盘的工作要求,海东市市场监管系统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本着市场主体登记更加便利、促进市场主体更加诚信、降本减负解困措施更加得力、激励知识产权发明创新更具竞争力等目的,主动作为,打好“组合拳”,促进了全市市场主体总体保持“稳中有进”“量质齐升”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15月份,全市新增市场主体4566户,总量达108347户(同期注销市场主体3748户),与2021年底市场主体总量(107442户)相比,增长0.84%,占全省市场主体总量的20%

聚焦市场主体发展堵点难点需求,我市认真落实“保市场主体”工作任务,着力在推进营商环境上发力,全面实施市场主体登记服务“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大力推行“线上+线下”、并联审批融合服务模式,倡导“网上办”“掌上办”,推行“预约办”“容缺办”,提供“邮寄办”。截至目前,已实现13项事项“跨省通办”,网上登记办理达98%,登记全程电子化率达97%,新设企业登记注册当场办结率达到了84%以上。围绕市场主体准入、准营、退出全生命周期,做实服务举措,全面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制度,清理2018年以来保留的规范性文件20余份,确保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同时,开启部门联动扶持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建立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发改、工信、司法、财政、人社、住建、交通、商务、金融办、税务、银保监、人行13家成员单位在内的海东市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工作制度,集体研究确定了落实政策措施、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等7个方面、25个子项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和成员单位任务分工,汇集形成了一揽子政策措施汇编,形成了多部门政策汇集、工作同步的格局,保障了省、市两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落实落细,打破了旧有工作壁垒,开创部门联动扶持工作新局面。

聚焦市场主体信用导向需求,加强信用监管,着力在规范市场竞争行为上发力,启动失信主体信用修复机制,今年以来,为236户市场主体进行了信用修复,并将161户未按时年报的企业列入异常名录。推动信用监管与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监管工作深度融合,并在全市159家食品生产企业率先创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示范引领,推动食品产业诚信守法,高质量发展。

为提振市场主体增信心,着力在提供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上发力,持续推进涉企收费治理,集中查处擅自制定收费项目和标准、对已取消项目继续收费、强迫市场主体接受不合理服务收费、与贷款捆绑强制收费等9种涉企收费违法行为,确保国家减税降费政策落地。征集涉企乱收费问题线索,深入推进涉企乱收费治理,切实解决困扰企业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优化发展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围绕食品、药品、防疫用品等重点产品,聚焦关键领域、重点环节、重点载体,组织开展了“蓝天”“铁拳”等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专利侵权、假冒专利等各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一季度,查办商标侵权案件2起,案值1.67万元,罚没款2.24万元,维护了企业权益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助推了企业发展。

聚焦市场主体发展空间不足瓶颈,坚持统筹规范和支持发展相结合原则,结合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形势,将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作为市场监管的落脚点,秉承包容审慎有尺度、柔性执法有温度、服务发展有广度的执法理念,推行包容审慎监管,积极探索实施“首违轻微不罚”等措施,通过推动打造“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亲清政商关系,明确政企交往正面清单,列出负面清单,打通市场监管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进一步营造宽松、公平、透明、有序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