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海东
西宁海东一体化发展日趋成熟
来源:    时间:2022年07月18日    

海东日报讯(记者 张璐 通讯员 李金清)近年来,海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西宁—海东一体化发展,将其作为“十四五”期间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在河湟新区建设中确定了西宁—海东一体化发展路径,西宁海东在人才交流、基础设施、产业协同、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一体化发展条件更加成熟。

海东市积极深化人才流动机制改革,与西宁市有关部门共同印发《西宁—海东都市圈人才一体化建设方案》。坚持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原则,打破区域壁垒、实现资源流动,将“以邻为壑”的人才竞争关系转变为“以邻为伴”的人才互动合作关系,以人才一体化发展助力西宁海东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

同时,优先以交通互联互通推动西宁—海东一体化建设,重点交通项目稳步推进,西互一级扩能改造、民小一级、西宁南绕城高速东延等项目建成通车。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市养老示范基地提升等项目加快实施,荆楚高中投入运行,省中医院河湟分院、青海警官职业学院、青海畜牧科技职业学院落户河湟新区。城市更新行动有力实施,建成城镇道路25.49公里,完成地下综合管廊主体建设57.2公里,14条廊段实现管线入廊,绿地等知名房企入驻我市,住房品质不断提升,西宁及其他市州人民到海东安家落户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海东全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农业生产总体稳中有进,为保障西宁乃至全省“粮袋子”“菜篮子”作出了积极贡献。工业结构逐步优化,引进旭格公司等光电产业企业11家,全部建成投产,填补了全省光电产业空白;培育发展钛系列产品能力,中钛青锻680MN大压机机组挤压出P91及钛材质大口径厚壁无缝管材;弗迪实业公司年产2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卓达公司年产3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等项目建成投运;积极推动零碳产业园建设,氢装上阵(海东)物联科技产业园项目成功入驻。服务业动能更加强劲,围绕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打造37A级景区和295个星级乡村文旅接待点,与西宁形成互补的优势产业为两市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起草《西宁市海东市教育合作框架协议(草案)》,在教师队伍建设、中青年教师培养、学校结对共建、职业教育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落实城乡医保省级统筹,实现了包括西宁地区在内各医药定点机构的“省内无异地”;医保定点互认西宁地区医药机构共838家;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全面上线运行,覆盖全市县区医保经办机构。全市87项社保领域公共服务事项均在“青海省人社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办理,截至6月底,网上经办量达11564件,一网通办率达87%

此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蓝天、碧水、净土”,深化西宁—海东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扎实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和“保护母亲河,推进大治理”专项行动。严格按照《祁连山南麓海东片区生态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大力开展矿山问题图斑整治,片区内262个问题图斑提前完成整改并通过省经验收。截至6月底,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8.1%,黄河、湟水河、大通河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两市共同守护的绿水青山成为两市最靓丽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