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海东
乘风踏浪高歌行 枝繁巢暖引凤来
来源:    时间:2022年07月22日    

海东日报记者 周晓华 摄影报道

21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青洽会)海东市政府牵头落实签约项目24项,总投资105亿元;第22届青洽会海东市政府牵头落实签约项目29项,总投资93.32亿元……

一个个项目,一组组数字,是海东市近年来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海东市不断创新招商引资工作举措,健全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提高招商项目谋划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力度“走出去、引进来”,不断构建招商引资网络和大招商格局,推进了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

企业纷至沓来,项目相继落地。如今,行走在河湟大地,扑面而来的是开放、开发的滚滚热潮,处处感受到的是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的浓厚氛围,一批批大项目、好项目,为海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优化营商环境 赋能招商引资

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1.5个工作日、全市6794项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98%、政府审批时限压减至30个工作日……近年来,海东市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先导工程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厚植投资兴业沃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市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以前办理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需要到窗口申报材料、审核、拿证,现在审批流程精简了,只要几分钟即可拿到个体营业执照,这对老百姓来说真是太方便了!”海东市个体经营者李女士拿到个体营业执照后,对便利快捷的审批程序连连称赞。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利,是海东市着眼“利”字、持续提升市场环境的一个缩影。

营商环境是“软实力”,需要“硬措施”来托底。近年来,海东市通过建立健全优化营商环境统筹协调、责任落实、督查督导、宣传培训、监督考核等工作机制,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企业积极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海东市推进“安康河湟”信息化平台 开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新模式》《海东市创设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绿色通道” 实现网上“不见面”开标在线监督》等三个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

为确保市场环境公平有序,海东扎实推进营商环境“集中攻坚”活动,着力做优企业生命周期“全链条”服务,在重点指标关键环节和解决难点问题上取得了新的突破,营商环境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9个核心指标便利度大幅提升,改善明显。在打造公开便捷的政务环境方面,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梳理现行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255项,取消行政审批事项4项,改为备案1项,承接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5项。

一系列有力的举措,让投资者的权益得到有力保障;透明、规范、合法、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让企业放心、放胆,不断迸发创造力和创新力。

创新招商方式 推动经济增长

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生路。

在经济发展中,客商是“船”,招商就是借“船”,资金是“风”,引资就是乘“风”,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就是借“船”乘“风”。招商引资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能墨守成规、故步自封,随着工作的变化,时代的变迁,招商引资的思路和方式方法要相应做出调整和改变。

步入新时代,海东市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抓招商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

一个城市,如果将开放元素做到极致,那么它所呈现的面貌就是包容的、发展的。近年来,“包容”“开放”一直是海东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热门词汇。招商引资也是推动海东市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海东市以更加务实的招商方式,全力以赴打造“永不落幕的招商会”,让资本和要素汇集海东、发展海东。

海东市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兰西城市群建设、“四地”建设等发展机遇,立足海东市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做实做好项目筛选、论证和储备工作,切实增强项目洽谈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并对项目库实行储备一批、推介一批、洽谈一批、签约一批、落实一批、补充一批的动态管理。

大力实施“走出去”推介对接、“请进来”考察洽谈机制。积极组织市县区相关部门和特色优势企业参加“丝博会”“兰洽会”“西博会”“海南美食博览会”等省外大型经贸洽谈会。借助青洽会这个主要平台,通过精心设计布展、邀请客商参会考察、全面宣传海东优势资源、投资环境、优惠政策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

今天的招商支撑明天的项目,今天的投资决定未来的发展。招商引资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是贯穿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区域发展的“活力源”。

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海东市时刻保持“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坐不住”的危机感,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特色资源,积极组织开展招商引资专场推介会及相关企业考察活动,邀请意向企业到海东考察洽谈,全面宣传海东优势资源、投资环境、优惠政策,吸引广大客商投资落户海东,以“巧妇善为无米之炊”的决心,力促招商引资项目落地。

聚焦新兴产业 激活发展动能

钢结构厂房鳞次栉比,道路四通八达,车辆穿梭、机器轰鸣……在海东工业园区里,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今年以来,海东工业园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推动园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截至5月底,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5.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1亿元;完成一般性工业投资2.03亿元,同比增长244.1%;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85亿元。

海东工业园区重点对接浙江杭州锦江绿色新能源智能制造、中国中车集团风电产业链、兰石恩力微电网新型储能成套装备生产基地等多个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性强的项目,目前已初步达成投资意向。第23届青洽会储备签约项目8项,拟签约总额约152亿元。今年谋划及实施各类项目42项,省级重点项目共6项,计划完成投资9.6亿元,已完成投资3.05亿元。

一个个项目、一件件实事,无一不与建设人民满意城市有关,无一不与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感相联。

在乐都工业园西区的雨润镇汉庄片区,以旭格光电为核心和龙头的光电产业企业有6家,均为2019年海东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队,亲赴深圳招商引资的项目。旭格光电可实现年产3000万片液晶显示屏,2020518日落户并正式投产。旭格光电集生产、销售、研发于一体并致力于打造液晶屏集中式生态产业链,是海东乃至青海的第一家电子企业,在填补空白、改写历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初,海东市首条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线——青海天蓝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生产线正式投产运行。该企业目前已跟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公司达成合作,计划将产业链延伸至锂离子电池制造及应用,打造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材料行业全产业链。

近年来,海东市将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抢抓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机遇,积极布局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加快动工一批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项目,持续促进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今后一个时期,海东市还将以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为契机,系统谋划能源项目,聚力构建绿色低碳、节能高效、多元互补的清洁能源体系。

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个个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作的跟进,来自省外的理念、技术、项目和资本,将在区位更加开放、地位更受青睐、定位更富潜力的河湟大地生根开花,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