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海东
文明新风润河湟
——海东市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系列报道之一
来源:    时间:2023年06月07日    

【编者按】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深厚的实力。近日,青海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了《关于表彰青海省2019-2021年度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的决定》,海东市多地榜上有名。荣誉的取得,是多年来海东全市上下始终如一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缩影。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近年来,随着我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围绕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开展的活动如火如荼,涌现出了一大批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今起,本报特推出“海东市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系列报道” ,陆续展示这些先进典型的事迹及其经验做法,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和推动全社会树立文明观念,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海东日报记者 李永兰 报道

旭日东升,海东市乐都区彩陶公园里,晨练的人们面带幸福的微笑;夕阳西下,海东市平安区中心广场上,欢快的音乐声中,人们舞动着欢乐的锅庄;大街小巷,一股蓬勃生长、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吹来……近年来,海东市统筹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活动,“身边的榜样”、道德模范、劳动模范等先进典型不断涌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文明新风在河湟大地扑面而来。

“这里不仅有大量的图书,还能下棋、学书法、拉二胡,是我们老百姓最喜欢来的地方。”在海东市乐都区雨润镇汉庄村巨家文化大院文明实践站,一些秦腔爱好者弹唱着新曲目。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填鸭式”的说教,而是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精神文明水平。

为搭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创建平台,海东市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将所、站建设与中心建设同步筹划,稳步推进,制定下发《关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结合全市实际情况,起草《海东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委宣传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挂点联系制度》,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制度化。截至目前,全市6个县区均已建成实践中心,95个乡镇(街道)挂牌成立了实践所,1587个村、69个社区建立实践站,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均实现了全覆盖。同时,积极把三级阵地向多级阵地延伸,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舞台、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等388个。

为充分发挥各级文明单位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各级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结成对子,海东市各级文明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按照线上线下、就近就便的原则,与所在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结成对子,参与并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形成了一大批独具地方特色的文明建设品牌,如乐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App、共和乡拉科村“凝心超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彩虹书屋”“百姓书屋”“互助融媒”特色实践阵地建设、“绿色家园”志愿服务队,化隆回族自治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北地化隆大讲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红色文化”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深受群众欢迎,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明水平的最佳平台。

“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典型,他们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提及去年成功入选文明村,乐都区洪水镇河西村村民李善宁认为,典型的选树,让老百姓心里有了一杆秤。

为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海东市持续开展先进典型推荐、宣传工作,去年组织开展的“中国好人”推荐评选工作中,我市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人作为全省唯一获得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者。

海东市以推荐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为契机,多措并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围绕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全面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组织召开全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推进会,做好了海东市创建文明城市的申报、资料整理等工作。期间,助力互助县开展县级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通过印制宣传品、宣传资料等形式,全力推进市县联动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工作。

在深化文明村镇创建中,围绕乡村振兴,提升文明村镇创建水平,把破除陈规陋习贯穿于文明村镇创建全过程,有效引领乡风文明,去年向省文明办推荐文明乡镇27个、文明村80个,全市各县区共评选出文明乡镇68个,创建率达75.6%;文明村1079个,创建率达67.9%

在深化文明单位创建中,组织开展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评选工作,申报推荐省级文明单位标兵27个,省级文明单位83个。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文明单位创建,首次推荐6个非公组织为省级文明单位。

在深化文明校园创建中,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经评选推荐省级文明校园16所。

在深化文明家庭创建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家庭文明建设。

文明建设离不开全民的积极参与和多部门的齐抓共管。在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海东市多部门联合,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

在深化文明海东建设中,海东市统筹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引导志愿服务队和志愿者完成在中国志愿服务网站的登记注册工作。目前,注册志愿者15.1万人。各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立志愿服务队3458支,开展活动16876场次,服务群众50.9万人。

“百姓宣讲”“理论下基层”“戏曲进乡村”“最美家庭评选”“好婆婆好媳妇评选”……一系列活动不仅让群众精神生活丰富起来,移风易俗还让老百姓得到了更优质的服务,真切感受到文明建设带来的好处。

“以前彩礼要的多,根本娶不起媳妇,现在好了,移风易俗写进了村规村约,婚丧嫁娶都不大操大办了,负担减轻了不少。”化隆县群科镇安达其哈村村民马牙力说。

昂扬新斗志,奋进新征程。精神文明是推动社会进步生生不息的力量。如今,海东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公民道德建设,统筹推进文明创建工程,海东市文明建设呈现出新的生动局面,一个充满活力、文明和谐的新海东正在湟水之滨快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