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讯(记者 祁树江 通讯员 杨晓燕)近年来,海东市工业园区始终坚持把“稳金融”作为园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树牢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推进多样化、多元化的融资模式,积极探索政府债券融资、项目融资、债务平移置换等多种方式,切实规范园区举债融资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为园区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今年以来,海东工业园区累计实现各类融资20.26亿元,相关工作正在持续推进中。园区紧紧抓住现行政策的有利时机,严格认真按照省财政厅申报要求,将零碳产业园污水处理厂项目、零碳产业园(二期)建设项目及新能源冷链物流仓储基地建设项目等进行成功申报并获批2023年度第二批政府专项债9.9亿元;将零碳产业园土地平整工程、经二路工程、经一路工程、纬一路工程4个项目进行成功申报并获批一般债6亿元,以上债券已于6月20日发行,预计月底到位。同时,持续加强与省市金融机构的合作联系,通过银团拼盘贷款等创新融资模式,全力推进融资多样化、多元化,积极联系跟进银团拼盘贷款的各项申报要求,成功与市农发行、市农行等多家银行申请到4.36亿元的项目贷款,有效缓解了园区资金压力。
海东工业园区把税源培育与减税降费有机统一,在保证应收尽收的基础上,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并在全面落实留抵退税、减税降费的条件下,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0.56亿元。园区牢牢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把每一笔钱用到刀刃上,严格预算管理,年初压缩一般性公共预算支出1.59亿元;认真履行园区资金审核工作小组职责,定期召开会议审核资金事项,节约资金8.74万元。
海东工业园区全面梳理经营性资产,及时回笼各类资金。按照市场化原则,对高铁新区部分安置房、商铺及停车场加大租售力度,抵顶工程款4.4亿元,收取租金12万元;完善园区智慧停车场提升改造项目,计划完成1.8亿元的经营性贷款项目,最大化利用现有的国有资产资源,促进园区经济健康发展,并积极将政府隐性债务合规转化为企业经营性债务,通过市场化债务重组方式,选择合适期限,延长债务还款期限。采取降本增效、注入优质资产和资本金等方式,支持企业市场化转型,从而降低政府负债水平和债务率,缓解园区还款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