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海东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 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前三季度海东市城乡建设亮点综述
来源:    时间:2023年11月01日    


海东日报记者 李永兰 摄影报道

金秋十月,整个河湟谷地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装。在这里放慢脚步仔细探寻,你就会发现如今的海东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这是一个美丽的嬗变: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路网“骨架”快速拓展,产业发展升级壮大,市政功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四通八达的路网、雅致美观的街景、日益完善的设施、时尚舒适的新居……虽然仅时隔9个月,蓦然回首,却发现一座绿色、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城市正在河湟谷地崛起,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由衷地感叹:“海东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

前段时间,修缮了近半个月的乐都区桥北路段顺利通车,极大缓解了主城区与“新区”间的交通压力,标志着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

城市路通了,市民心更顺了。“以前高峰时段都会有点堵车,如今一路畅通无阻,心情格外舒畅。”市民李玉军驾车行驶在宽阔平坦的大道上,情不自禁地夸赞起来。

道路畅了,环境美了,城市有了更多质感……今昔对比,忧乐之间,群众表情与城市变化紧紧相连。

一座城的发展,关乎一城人的幸福感。为此,今年我市着力推进城市更新改造,不断加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据介绍,今年全市拟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04项,总投资61.48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0亿元,前三季度累计完成投资7亿元。对接各县区梳理谋划2024年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0项,总投资43.4亿元。

同时,开展海东市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并下达202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项目资金2.41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5352万元。积极争取并下达202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项目资金5452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看重“面子”,更注重“里子”。今年城镇安全供热“冬病夏治”开展期间,全市燃气企业累计排查管道长度12万公里,入户检查居民燃气6万余户,排查出各类隐患3038个,已整改完成2567个,排查阀门井以及调压设施设备1.11万个,排查出隐患123个,已全部整改完成。

在推进冬季供暖前期燃气供应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和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期间,全市累计成立29个工作组,组织216人次对10处场站、3座集中供热锅炉房、1130.7公里管线、1.38万户居民用户、197户餐饮等商业用户、30个住宅小区、7446处阀井、299处调压箱进行了隐患排查,共发现74处隐患,现已全部消除。

在城市建设中,我市兼顾地上地下、“面子”“里子”,切实提升了城市品质。

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前段时间,在乐都区,施工队伍忙着进行雨污分流改造,虽然对市民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附近的居民都说:“这样的改造,我们不嫌麻烦!”

“我们原先也不理解怎么又要修路,后来听到工作人员的解释才知道,这个改造会避免污水溢流对城区河道水环境造成污染,能改善居住环境。”市民晁增燕说道。

据了解,雨污分流改造是通过新建污水管道的方式,收集改造路段沿线生活污水,原合流管道作为雨水管道使用。通过这样的改造,雨水管道在降雨期间收集的雨水可以直接排入河中,污水管道收集的污水则排入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后,达到相关标准再进行排放。

一座城市,三分建,七分管。

为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我市先后50多次对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反馈问题整改进度、进出口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污泥处置等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掌握整改进展,对整改不力、厂区运行不规范等问题现场下发整改通知单,进一步督促各项问题按照整改时限保质保量完成。

今年,组织相关专家对全市41座城乡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运行管理情况以及2016年至201846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督查检查,逐一反馈34份乡镇生活垃圾填埋场督查问题清单。同时,对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情况做了摸底排查,全市现有95个乡镇(街道)1587个行政村,建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行政村已达366个。

“管”“建”结合,不仅“城市颜值”直线上升,城乡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住房保障更加有力

“以前住的是土坯房,房子很破旧,一到雨天就漏水,特别是雨季,夜里全家都睡不踏实。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实施后,现在这栋新房不仅美观安全,还宽敞舒适。”老家在乐都区马营乡的张世德说。

在我市,像张世德一样摆脱了住房困境的群众还有很多。

走进海东核心城区平安区平安街道地税家属院,虽然院落不大,但院内干净整洁,花草树木修剪一新,车辆停放整齐有序……这个建成十几年的老旧小区,如今经过改造提升,告别“脏乱差”,展现出新面貌。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整旧如新,还要兼顾日常的管理与维护。我们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及物业合同提供保洁、秩序维护、设备设施管理等服务。”该小区物业负责人表示。

今年,我市下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2040套,其中乐都区556套、平安区561套、互助土族自治县923套,截至目前,我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已全面开工。

为确保建筑质量,我市于今年6月组织各县区住建部门、质监站及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召开了全市预拌混凝土企业高质量发展及安全生产培训会,召开了全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暨应急救援演练现场观摩会,举办了全市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培训班。

7月,又组织相关单位和企业召开了2023年海东市房屋市政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现场观摩会;9月,在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航站楼前的交通系统工程施工及管理总承包项目部举办了2023年度海东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标准化现场观摩会。

同时,我市全面执行居住建筑75%、公共建筑72%的节能标准;新建建筑设计满足居住建筑基本级及以上、公共建筑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截至目前,已完成竣工验收的新建城镇绿色建筑面积为82.67万平方米,已完成竣工验收的新建城镇建筑面积为90.16万平方米,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达91.7%

安居方能乐业。如今,我市住房保障体系日臻完善,正通过租、售、改、补等多种方式,把住房保障网越织越广、越织越密,实现了从“忧居”“有居”向“优居”的历史性转变。

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基础设施完善了,前来旅游的人更多了。”在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镇安达其哈村,正在欣赏黄河风光的赵海成说。

群众是城乡建设的最大受益者。今年以来,我市抓细抓牢民生实事,加强推进乡村建设力度,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今年下达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任务128个,省级下达专项资金2.68亿元,重点围绕旅游区域和交通沿线周边,分类分标准梯次推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截至9月底,已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达100%,完成投资67189.83万元,投资完成率达76.49%,资金拨付率达75.05%

在美丽城镇建设方面,今年下达我市美丽城镇(乡)建设任务3个,建设总投资约为1.79亿元,建设工期3年。截至9月底,省市级美丽城镇建设方案已下发,其中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李二堡镇、满坪镇正在开展招投标工作,乐都区洪水镇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完成,区政府正在审查。

在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方面,今年下达我市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任务1.4万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为一户1.25万元。截至9月底,已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达100%,已竣工12342户,竣工率达88.16%,完成投资30774万元,资金拨付率达49.67%

在农牧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方面,今年下达我市农牧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任务132户。截至9月底,已开工建设26户,竣工20户。

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建设工作。截至9月底,循化县正在抓紧实施示范县建设项目,其中专项资金项目整体进度达48%、其他整合资金项目整体进度达80%

望山看水记乡愁,诗画田园好风光。美丽风光的背后,是城乡建设一心为民理念的使然。据介绍,仅在排水防涝方面,今年我市就已累计排查全市建筑施工工地45项、商砼站7家、住宅小区263个、污水处理厂9座、供水厂8座、自建房537784栋,检查发现排水防涝方面安全隐患17条,下发整改通知书4份,完成整改12条。

同时,实施完成了乐都区新乐大街排水管网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平安区2022年内涝防治、化隆县群科新区兴隆路排水防涝等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按时限要求竣工。对排水设施管网老化、排涝能力不足、阻塞、设施不配套的住宅小区,组织物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治理,对隐患管网及时疏通、清理,确保了汛期排水设施正常运行。

“接下来即将进入全年冲刺阶段,海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现代化新海东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市住建局局长妥文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