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海东
海东:借创卫让城市魅力更足
来源:    时间:2024年01月06日    

海东日报讯(记者 胡生敏 通讯员 马莉娅)高位推进,责任体系全面压实;全民动员,共建共创氛围浓厚;完善机制,创建载体丰富创新;强化培训,创卫能力不断提升;加大投入,基础设施加快完善……2023年以来,海东市把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作为实现城市品质提升、打造城市形象的最有效途径,上下协调联动、统筹推进,以十项工作措施强力推进创卫工作,招招务实,“含金量”十足。2023128日,海东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评审。

创卫工作启动以来,海东市成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各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政府牵头抓总,县区部门协调联动,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制定创卫工作1+10+N”行动方案,强化领导,明确职责,压实责任,先后召开六次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推进会和多次问题交办反馈会议。2022年和2023年市级统筹安排创卫预算资金共700万元。《海东市爱国卫生条例》通过了青海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查,自202411日起施行。

一座高质量的城市,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在治理“脏”“堵”“污”等城市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老大难”问题上,海东市加强督查,问题整改有力有效。多次邀请省爱卫办专家对创卫工作进行实地调研指导,建立问题整改清单,逐项整改销号;将各县区和成员单位创卫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市人大、市政协抽调人员成立督导专班,对市创卫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组织城管、卫健等相关部门对各县区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和创卫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导;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积极跟进创卫问题整改落实,对5个创卫工作整改不力、推进缓慢的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实行周通报、月调度、季分析制度,对创卫工作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问题整改不彻底等现象进行曝光,督促限期整改。

从下发整改通知书到推行约谈制度,再到通报批评,海东市从严落实监管,为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划出“硬杠杠”。

在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方面,海东市加大投入,投资近30亿元建成全国少有的新老城区联网全覆盖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制定完善路灯安装维护方案,先后投资4200万元安装道路路灯1868盏,新建箱式变电站21座。投资600万元对10余条市政道路质量缺陷、路面塌陷等问题进行整修,并完成海东大道沿线村道口顺接整治工作。开展湟水河城镇污水收集处理整改工作和城市体检工作,实施旧城区雨污水管网分流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建设。投资3.72亿元的日处理500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完成总投资的75%,预计2024年上半年投入运行。持续推进绿色海东“333”全域生态振兴工程,修复河湖生态,加强城市公园和绿地建设,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7平方米。投入资金45万元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配置53个垃圾斗。争取省级项目资金281万元建成双坑交替式卫生厕所825座。

为狠抓治理,持续改善市容市貌,海东市创新推行大机械普扫、小机械跟扫、洒水冲刷、快速捡拾、人工保洁“三机五步”保洁作业法。规范治理户外广告牌匾和“三乱”小广告,共取缔更换门楣牌匾680多块、大型楼体广告30多块,清理城市“牛皮癣”、小广告2万多条。对河道沟渠、占道经营等违规违章行为进行治理,开展行动120多次,下达法律文书100多份,治理流动商贩2100多处。全力做好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工作,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4.7万吨,核心区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积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设立示范小区5个,打造样板街3条。目前,核心区70%的小区设置了垃圾分类投放点。在重点路段增设停车位685个,有效缓解了居民重点时段、路段停车难问题。

如今,漫步街头,目光会不由自主地被身边景色所吸引:干净整洁的街道、风景如画的公园、幽雅别致的园林小景……这份美好的背后,是海东市持续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的有力举措。

近年来,海东市全面落实抑尘、降耗、压煤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每季度开展辖区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噪声监测;实施全市29个“千吨万人”水源地规范化技术划分和规范化建设,完成所有水源地保护区网围栏建设、界桩设立、所有牲畜圈舍防渗改造工程……

与此同时,海东市打好创卫“组合拳”,卫健、公安、城管、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密切协作,打响了一场又一场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食品安全行业整治攻坚战。通过多方努力,这座高原新城,正彰显着好山好水好空气、宜居宜业宜游览的城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