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海东
在大战大考中检验初心使命
——海东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抗震救灾一线显担当
来源:    时间:2024年01月08日    

海东日报记者 胡生敏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波及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海东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安排,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冲锋在前、勇毅前行,在抗震救灾一线践行初心使命,全力以赴投入大战大考,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闻令而动 争做抗震救灾急先锋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地震发生后,从解放军和武警指战员、公安、消防、卫健、交通、电力救援人员,到广大民间救援力量、社会爱心人士,一支支救援力量从四面八方赶来,汇聚成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的巨大暖流。一大批党员发挥特长、优势,敢打头阵,争做先锋。

市委组织部第一时间印发《关于在抗震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站在抗震救灾最前沿,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做好灾情排查、人员搜救、转移安置、生活救助、心理疏导、灾后重建等工作,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结合主题教育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乡镇制度,212名市县领导干部全覆盖联系全市95个乡镇和139个重点村,建立“一对一”“一对多”联点帮扶制度,深入受灾乡村为群众协调解决帐篷、板房、食品等实际问题。

海东市消防救援支队第一时间赶赴救援一线,成立临时党委和2个临时党支部,组建3个党员先锋队和2个青年突击队,划分“党员责任区”,采取“机械作业+犬嗅标定+人工挖掘”的方式,构建“地表+高空+定向”的全方位立体救援体系,筑牢救援一线红色堡垒。

民和县组建“党员先锋队”“党员突击队”372支,组建党建工作专班,组织救援、分拨物资、安抚群众,让党旗在抗震救灾一线高高飘扬。

在受灾地区,一个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座座战斗堡垒,凝聚起同心抗灾的力量。

国家税务总局海东市税务局依托全市30个党支部和14个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全面搭建“党员+先锋”和“青年+志愿”矩阵,在第一时间分别成立8支“党员突击队”和8个“青年志愿服务小组”,共计150余名党员和青年干部自发踊跃报名参加抗震救灾志愿服务,随时应召奔赴一线开展救援工作。自12月21日起,按照海东市民政部门分配安排,分批派“海东税务志愿服务队”前往民和县官亭镇喇家遗址博物馆物资集中分配点,开展循化、化隆两县物资出库、协助装车转运等工作。

参与抗震救灾的“税务蓝”志愿者在一线自觉亮身份、尽职守、做表率、树旗帜,牢牢守住了物资阵地,用务实行动检验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全市各级党组织闻令而动,快速响应。截至目前,民和县、循化县、化隆县46个受灾乡镇的579个基层党组织和1.3万余名党员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迎难而上 甘做抗震救灾主心骨

积石山6.2级地震造成化隆县塔加藏族乡曹旦么村地动山摇,房屋墙体出现裂缝、围墙塌落……一时间,电力中断,道路受阻,群众恐慌之时,一个镇定自若的声音,让村民们定下心来。

曹旦么村党支部书记曹福林第一时间参与到抗震救灾工作中,他深知这一刻慢不得!自己是村党支部书记,“肩负着责任和使命。”

“救援就是一场快速反应的战役,一定要井然有序组织逃生,避免造成二次伤害。”面对地震余波,曹福林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夜色中虽然看不清村民们的脸,但他临危不乱的喊话声,让村民们心里踏实,更愿意服从他的指挥。

危难时刻方显责任担当,大灾面前体现党性觉悟。在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的关键时刻,曹福林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带领大家团结协作、重建家园。

像曹福林一样的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信念,把参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作为党员干部“立足岗位作贡献”“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将主题教育中激发出来的热情和干劲转化为投身抗震救灾的强大动力,全市9600多名党员干部尽锐出击、向险而行,到抗震救灾一线、到联点村,积极参与人员搜救、医疗救治、发放物资、安置安抚等志愿服务工作,当好群众的“主心骨”。

为确保受灾群众有安全温暖的临时住所,全市设立民和、循化、化隆三个县安置点,设置市、县、乡三级“点长”,实行点长负责制,截至目前,建成板房2803间,入住受灾群众2512户10747人。

化隆县组织2500多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进村入户,全力做好转移安置、生活服务保障等工作。循化县先后成立6个临时党支部,抽调骨干人员24小时在一线开展物资调配、安保维稳、公路保通等工作。民和县561个基层党组织,5600余名党员干部分成10个工作组,一刻不停、轮番上阵,投入抗震救灾工作;民和县官亭镇党委启动“叫醒叫应”机制,联合镇派出所、司法所、各村党支部,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开展“一对一”转移安置、心理安抚等服务。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一名名共产党员,在抗震救灾一线践行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

齐心协力 勇做攻坚克难的突击队

市公安、应急、消防、地震、卫生、交通等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在市“12·18”地震灾害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统一领导下,部门联动,组成9个工作专班,高效协同、密切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做好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截至目前,医疗救治组通过“固定+巡回”的方式,在各安置点累计开展诊疗服务1734人次、巡诊4046人次、健康教育2318人次、发放中医药汤剂6099袋,切实保障安置点医疗服务需求,对受灾群众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疏导1209人次。治安交通组抽调1110名警力做好受灾现场和安置点、医院集中开展交通疏导、巡逻防范、群众援助等工作,排查人员1567人次,分流车辆17118台次。群众安置组为民和、循化、化隆三县共调配救灾帐篷、折叠床、棉被褥、棉大衣等各类应急物资9.15万件,煤炭2800余吨;调配肉蛋奶、米面油等各类生活物资共计折合人民币2651万元。为1607户7528人发放临时救助金588.41万元,累计接收社会各界爱心捐款共计11021.79万元。基础设施组及时抢修全市受损的道路,211条316处路段均已完成抢修,恢复正常通行;中断通信干线和基站全部抢通,为灾区5.4万名移动手机用户提供免停机服务,并推送抗震救灾服务关怀信息;受损人饮管道全部抢修完成,均已恢复供水;15条供电线路已恢复供电,民和县、循化县共计31个临时安置点全部通电。

勇于担当 敢做受灾群众的贴心人

“大家这两天睡得还习惯吗?房子里暖和着吧?大家吃饱穿暖的同时,一定要预防煤烟,做好安全防护,有困难互相帮助。有啥事儿尽管跟我说,能力范围之内的我一定帮助解决。”寒夜里,循化县道帏藏族乡牙木村安置点点长闹日卓玛在安置板房里耐心跟每一户受灾群众交谈、共叙家常。

给受灾群众当好贴心人,是闹日卓玛每日的重点工作。地震发生后,她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积极奋战在一线,为安置点人员做好生活起居等方面的后勤保障工作;村民有问题时,及时上门沟通,一次次入户交谈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在每个安置房粘贴震后安置安全防范知识宣传单,严格执行每日巡逻,主动服务,保障受灾户基本生活所需物资、掌握群众所思所想,确保及时高效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我们从裂缝大的房子里搬出来,放心多了。”村民卓玛激动地说,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发暖炉、发煤炭、发米、发面。前几天,还发了棉衣、棉被、电热毯,真是贴心!

如今,安置点里不仅暖和,还通了水电,设置了党群服务中心,生活方便了很多。道帏乡也将持续整合工青妇等多方力量,努力为受灾群众提供一个别样温馨的“家”,帮助他们温暖度过冬天。

为做好受灾群众的贴心人,民和、循化、化隆三个县213个驻村工作队639名驻村干部就地转化为抗震救灾工作队、先锋队,在抢险救灾、隐患排查、转移安置、应急值守、物资调配、政策宣讲等各项工作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在抗震救灾一线坚守阵地、勇挑重担。

化隆县第一时间组织全县456名驻村干部迅速投入抗震救灾一线,各驻村工作队协同村“两委”班子和村里的年轻党员组成152支应急小分队,深入群众家中排查灾情、转移群众、宣传应急知识,开展受灾群众情绪疏导、心理安抚等工作。民和县375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为受灾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第一时间抢修水电、疏通道路,化解一个个群众的生活难题,并认真细致统计灾损情况。循化县67支驻村工作队发挥帮扶及驻地优势,联系派出单位开展走访慰问和协调应急物资,组织党员、群众抢修道路,帮助群众搭建活动板房,积极为困难群众协调发放临时救助物资等工作,当好群众贴心人。

“地震无情,人间有暖,党员干部始终与党保持一致,与党同心,与人民群众团结在一起,与人民群众同行, 团结一心,共抗灾、同患难。”

“深处地震灾区一线,看到群众对党员队伍充满信心和期待的眼神,听着他们对党由衷的感恩和信赖的话语,我感到所有的坚守与付出都值得!”

“一处处过渡安置房内,受灾群众脸上的笑容又回来了,大街小巷的商家们开门营业,昔日的烟火气又回来了……”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海东市各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万众一心,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夜以继日、持续作战,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赖、支持。

困难终将过去,随着灾后重建工作有力有序高效推进,我们终将重建美好家园,奔赴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