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海东
“以工代赈”项目助力灾区群众重建家园
来源:    时间:2024年03月11日    

海东日报记者 李永兰 韩世伟 报道

“只要人在,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近日,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塔加藏族乡曹旦么村,该村党支部书记曹福林看着房屋被一砖一瓦地重新盖了起来,群众正在努力地恢复以前的正常生活,心里又多了一份向前冲的干劲。

三月伊始的百年藏庄,仍然能看到山上的白雪,塔加乡各村群众正在自己心爱的土地上如火如荼地忙碌着,有合力整治人居环境的,有一同施工盖新房的……

为加快推进受灾村庄倒塌废弃物、碎石、垃圾清理及村内公共基础设施修复工作,支持受灾严重的村庄恢复生产生活。今年年初,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联合腾讯基金会等多个爱心企业机构、爱心人士共同发起“重振家园—以工代赈”项目,帮助塔加乡通过“以工代赈”提振信心,鼓起群众“钱袋子”。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为每个村社援助资金10万元,主要用于村民家园清理恢复的投工投劳补贴及必要的设备租赁费用,为每个参与清理恢复的村民发放补贴,组织各村村民行动起来,自救互助、清理家园、恢复生产,提高群众重建家园的积极性。

在去年积石山6.2级地震中,曹旦么村村民强周家的房屋受损严重,强周一家在年前就计划春节过后尽快重新修建房子。现在正好村里实施以工代赈的项目,对于强周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他说:“政府真的是处处为大家着想,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现在趁着农闲,我找来了亲戚、邻居帮忙,我们通过互帮互助,用自己的双手加紧修建,趁农忙前把房子修好,早日搬进新家。”

和强周一样高兴的还有同村的德吉措。“要修建房屋就需要钱,外出务工又得去别的地方,很不方便,但现在就能在家门口工作,一天能挣100多元,既不耽误地里的农活,还能照顾家人。”谈起家门口“上班”带来的幸福感,德吉措拿着务工薪酬开心地说。

曹旦么村“第一书记”周拉说,这是塔加乡通过“以工代赈”,依托“家门口”项目实施优势,解决抗震救灾暨灾后重建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现在走进各村安置点,秩序井然、干群和谐,并在“六有”“六到位”的基础上,保证群众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网络,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鼓励受灾群众积极参与“以工代赈”,通过参与村里的环境治理、文化活动等,提升群众的责任感和获得感,这不仅让村容村貌再次得到了提升,也加快了重振家园的步伐。

“最近一段时间,各村受灾群众都陆续开工建设了,重建工作有序推进,预计10月底完成全部恢复重建工作。”周拉告诉记者,今后,塔加乡将注重保护乡村传统风貌,提升房屋抗震防洪能力,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留住乡风乡韵乡愁,并继续谋划一批利民、为民、益民的“以工代赈”项目,持续推动灾后重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实现群众持续增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