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海东
海东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72个
来源:    时间:2024年04月02日    

海东日报讯(记者 李富生 通讯员 姚子龙)近年来,海东市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夯基础的重要抓手,压实各级党组织书记责任,精准把脉、分类指导、因村施策,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实现“薄弱村清零数”与“村集体经济增实力”双突破。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521个“薄弱村”有效清零;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72个,较上年增加149个,提高647.8%

海东市出台实施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若干措施,将村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成效考核硬指标,抓实支部、用活党员,向631个村选派1906名驻村干部,2023年选定56个示范村,按每村70万元的标准落实中央扶持资金3920万元,实施28个项目,采取分村推进、精准滴灌的方式,找准切合各村的发展途径,助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市整合集体所有的闲置厂房、荒地、果园等不动产及企业经营权,以资源开发模式盘活集体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卓扎滩村整合砂石厂用地,成立生态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按照“一心一核两轴六区”的思路打造卓扎滩原生态旅游景区,为村民提供经营性就业岗位45个,安排村民就业50名,累计门票收益5390万元,分红436万元。通过政府主导、村集体入股、企业开发的模式,充分挖掘民俗文化、农业产业和自然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旅、文旅深度融合,推广“一村一品”特色游和度假游,实现生态资源优势向村集体经济优势转化。平安区三合镇冰岭山村结合美丽乡村项目建设,盘活药水泉资源,打造集药水泉、田园综合体、野外素质拓展基地、冰瀑、乡村民宿等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益26万元,同比增长100%;古城回族乡石碑村打造瑞丰花海、莲花山冰雪大世界等乡村旅游项目,塑造“夏有花海冬有雪”农旅融合新品牌,2023年收益63.3万元。

全市各乡镇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多方招商引资,打造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载体和生产要素集聚平台。互助县探索“非遗+产业”新路径,转化非遗经济价值,以“公司+工坊+农户”的经营模式,在威远镇、东沟乡、丹麻镇、五十镇等乡镇共设立青绣工坊34家,长期合作的绣娘达1632名,累计接收各类订单7.5万余件,订单收入300万元,绣娘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道帏藏族乡德曼村整合土地资源,以嘉德农牧开发专业合作社为中心,实施“合作社+连片种植”模式,连片种植油菜籽20公顷,获得利润9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693元。同时,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等市场化办法手段,引导农民参与收益分配,激活资源要素,增加集体收入。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隆治乡桥头村以资产抵押、入股分红的方式,分别入股梨花园游客接待中心和“软媚子”软梨果酒厂,年分红达10万元左右。乐都区瞿昙镇徐家台村成立油菜籽种植专业合作社,开设油菜籽加工作坊,与周边各村600余户农户签订油菜籽收购合同,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的方式,创收10万余元。

海东市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不遗余力地抓好与上级各职能部门的对接,寻找政策、项目、资金支持,拓展多方向发展路径。循化县依托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等有利资源,在62个贫困村整合财政资金1亿元,集中实施光伏扶贫项目,每村每年可收益20万元。乐都区寿乐镇注重集中连片、规模化建设,建成27个标准化生产基地,累计建成温棚9546栋(自然栋),全年设施种植面积达720.73公顷,实现产值1.5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