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东市聚焦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积极融入全省“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立足丰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品牌效应不断增强。目前,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37家,其中5A级景区1家(互助土族故土园),4A级景区10家,3A级景区23家,2A级景区3家;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镇2个(互助县威远镇、南门峡镇),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58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甲级旅游民宿1家(互助纳顿庄园缘起·禅意民宿),乙级旅游民宿2家(平安驿雅苑民宿、平安区云净·合院汤泉客栈)。星级乡村文化旅游接待点341个;自驾车营地7个;星级饭店30家(四星级5家);旅游从业人员5.3万人(直接从业人员2.2万人)。全市2024年共接待游客人数2293.36万人,同比增长25.54%;实现旅游收入63.22亿元,同比增长20.26%,2024年,全市乡村旅游经营户1395户,乡村旅游收入36亿元,占全市文化旅游总收入的57.3%。
一、主要做法成效。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大力实施旅游道路通达、旅游服务体系优化、旅游环境保障三大工程,重点加强道路、厕所、停车场、标识标牌、通讯网络、垃圾排污处理等基础配套建设,着力推进乡村旅游路网建设,提升乡村旅游内涵品质和整体形象。二是做好文旅深度融合。持续加强河湟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海东市河湟文化保护条例》,召开河湟文化论坛,与沿黄10个城市签订《沿黄城市文化旅游协作发展框架协议》,共同发布《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海东宣言》,连续举办6届丝路花儿艺术节,河湟文化得到深入保护和发展。如,互助县油嘴湾景区,依托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河湟文化以及土族民俗文化底蕴背景,短短几年,建成了集花卉观赏、农事体验、文化体验、住宿为一体的五星级乡村文化旅游接待点。三是打造文旅特色品牌。坚持突出特色资源优势和产品亮点,发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重点镇品牌引领作用,大力促进“旅游+农业”,打造串联21个重点景区的河湟文化深度体验游环线和“海东乡村生态旅游线”“海东乡村人文旅游线”“海东黄河风情旅游线”3条精品旅游线路,加快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以独具海东特色的“风景”,吸引更多的“回头客”,让乡村旅游持续红火起来。四是加大宣传推介推广。把宣传推介作为提升乡村旅游市场竞争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重要手段,利用主流媒体、新媒体,面向全国市场广泛宣传展示海东风土人情,展示“古韵河湟·万象海东”旅游形象品牌。组织人员和青稞酒企业、拉面协会赴江苏无锡、南京、浙江、天津、山东、上海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展示海东文旅资源及北龙山景区、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民和喇家考古遗址公园、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撒拉族绿色家园等5个特色重点景区。
二、存在的问题。一是旅游产业形式单一。全市旅游产业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参与型、体验型、休闲型、娱乐型、康养型项目业态开发不足,可驻足性和可回头性不强。多数景区仍以门票收入为主,“二次消费”占比低。乡村旅游示范点数量多,但旅游产品单一,景区景点主题特色不鲜明,实景演艺、文化植入、户外探险、亲子体验等新业态挖掘不足,难以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旅游产品吸引力不强,消费水平较低,2023年全市人均旅游消费288元,比西宁低727元(西宁1015元,全省平均962元)。旅游产品创新度不高、联动性较弱,不同程度存在盲目开发、重复建设、业态类同和同质化竞争的问题。二是旅游市场冷热不均。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旅游淡季过长一直是全市旅游业的“硬伤”,全年游客接待量近八成集中在7月至10月四个月,其余8个月为漫长的淡季。比如受高原气候条件等限制,互助北龙山景区和油嘴湾生态景区平均每年国庆节后闭园,外地游客较少,淡旺季游客接待人数和收入差异较大。同时,全市两旅游品牌影响力不强,引入的游客数量不多,引来的游客停留时间较短,据统计,过夜游客仅占26.2%,低于全省(36.2%)10个百分点。三是景区品质有待提升。各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通过多年的努力有效提升,但依然不够完善,新型住宿、餐饮业态缺乏,无法满足各层次游客需求。景区管理及从业人员服务水平虽有一定提升,但尚未适应旅游发展需求,高素质人才缺乏。
三、下一步工作。一是全力打造旅游拳头产品。以互助土族故土园、北龙山景区、喇家考古遗址公园等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服务水平,全力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立得起、叫得响的旅游拳头产品。特别是在重要时间节点谋划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和旅游产品,推动景区景点火爆出圈。二是积极融入旅游环线。加强沟通衔接,争取融入青甘、青川、青藏等国际国内大环线,让海东更多景区景点串珠成线、串点成面,形成“一芯一环多带”的重要旅游支撑点。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统筹考虑文旅资源,认真策划招商引资项目,争取招商引进1至2家国内知名品牌文旅企业投资运营文旅项目,做大做强海东文旅产业,形成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