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讯(记者 陶成君 通讯员 苏钰蓉)近年来,海东市锚定“建设高原康养新高地”目标,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长期致力于高原病研究的“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原医学事业开拓者吴天一关于高原康养医学理论研究成果,制定《海东市加快推进建设青海高原康养核心基地工作方案》,积极编制《青海省海东市高原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年)》,为大力发展康养事业做好谋篇布局。
海东市是河湟文化的发祥地、核心区和主要承载区,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成就了“彩陶故里·拉面之乡·青绣之源·最美海东”的金色名片。在海东,出土了4000年前世界上第一碗面的喇家遗址是全国唯一的黄河史前地震、洪水灾难遗址,被誉为“东方庞贝”;瞿昙寺、撒拉族古建筑群等国家级艺术瑰宝留下了民族文化融合厚重印记。海东市富硒土壤面积达840平方公里,富硒土壤中伴有锌、锶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每年富硒农作物种植面积在30万亩以上,富硒藜麦、黑蒜、羊肚菌等特色农产品享誉省内外。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禀赋,着力开发了生态研学、高原康养、自驾越野、森林养生等多种生态旅游产品,沿黄河、大通河打造生态观光旅游精品线路,在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了以山地、林地、天然温泉等自然资源为载体的主题养生民宿、度假风景区、生态温泉SPA等,北龙山林场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第一批)”等荣誉,“文旅+康养”产业已成为海东一张靓丽名片。
截至目前,“吴天一院士创新中心”、青海高原康养核心基地已在海东挂牌设立,青海省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落户海东并加快推进,海东市成功举办了首届高原康养医学学术研讨会,编纂出版《中国高原康养发展报告》,形成的高原康养《海东共识》成为我市发展康养产业的重要理论依据。连续举办两届“北龙山森林康养”论坛和讲座,有力推动了高原医学、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和科教研一体化发展,为做大做强高原康养产业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海东市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和“健康海东”战略目标,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和养老资源,全力促进优质医疗养老资源扩容,全市现有三级医院3家、二级甲等医院9家,运营养老机构18家,全省规模最大的海东市养老示范基地与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相毗邻,设置床位1028张,实现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共享。深化省内外帮扶协作,全市已挂牌成立无锡龙砂医学研究院海东分院、高原医学博士工作站等科教研基地5个,建成省市(县)专科联盟35个,累计打造国家省市重点专科88个(国家级2个),乐都区、平安区、互助土族自治县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互助县2024年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医养结合示范县。积极开展中藏医药在高原病防治、高原健康、藏医保健等方面的研究,开展“医护康养一体化”试点,加快推进中藏医药健康理念、康复医疗与养生保健相融合,着力打造“住、养、医、护、康”五位一体的健康养生模式。探索康养产业人才队伍平台搭建,支持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高原康养提供人才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