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记者 周晓华 报道
当春风轻轻拂过海东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大地被唤醒,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的枝头与生机勃勃的田野间,不仅勾勒出一幅绝美的春日画卷,更催生出一股充满活力的“春日经济”热潮,为海东市经济发展注入无限活力。
迎着春日的暖阳,五彩斑斓的“花世界”在河湟大地全面铺开。化隆回族自治县的斗艳杏花、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烂漫桃花、乐都区的如雪梨花、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美丽樱花,勾勒出一幅幅绝美的河湟春晓图,吸引省内外游客纷纷前来高原赴赏花之约。
位于河湟谷地的海东是青海春天来临最早的地方,不同于高海拔草原牧区的春寒料峭,这里的温暖春风早早驱散寒冷,万物复苏、繁花锦簇。
4月2日上午,化隆县2025年第九届“杏染春山多彩岸畔·同心共绽山水化隆”杏花文化艺术周主题宣传活动在群科镇安达其哈花海景区码头举行,活动在进一步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的同时,助力“山水化隆”品牌形象对外影响力不断提高。
4月19日上午,民和县2025年桃花旅游活动启动仪式在桃花源街市举行,正式拉开了当地今春桃花文化旅游季的序幕,吸引着省内外数以万计的游客慕名而来。“我们听说民和有个桃花源,今天和姐妹们一起来看看。这里交通非常方便,花很美!真的不虚此行。”活动当天,从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镇赶来的游客李女士一边赏花一边拍照。
晴暖的四月,循化县的樱花如雪般绽放。抬头望去,随风轻舞的花瓣如同春雪般飘落,尽显风姿。在循化县城的朝阳路上,这条两公里长的街道两旁,整齐地伫立着300多棵樱花树。漫步其间,仿佛置身于一个浪漫的樱花世界,花香四溢,令人陶醉。
4月19日,以“梨韵河湟·乐享周末”为主题的乐都区第八届“碾伯·寨子”梨文化活动在烂漫花海中开幕。然而,梨花开放的季节正是碾伯街道下寨村村民增收的时节。农户将自家精心挑选的农产品带到梨花小道供游客选购,农家院、小吃店则早早做好准备,让广大游客吃得安心、玩得开心。“我从第一届梨花节就开始经营农家乐,这几年游客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了!”下寨村村民周先生说道。
记者了解到,今年的梨花节在延续往届精彩的基础上,创新融入多元体验元素。梨园内,优雅的旗袍走秀与刚柔并济的太极拳表演相映成趣。夜幕降临,璀璨的灯展点亮乡村夜空。特色农副产品展销区里,乐都紫皮大蒜、长辣椒等特产备受游客青睐。活动现场还设置了蔬菜采摘、摄影比赛等互动项目,让游客在赏花之余,全方位感受彩陶故里的独特魅力。
连日来,伴随着“赏花经济”的持续升温,海东市各县区以花为媒,创新融合农家乐、采摘等多种业态,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观光休闲农业转型,打造集休闲旅游、观光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链,为游客带来更多全新体验。
如何让游客来了一次还想再来一次,海东市花了心思。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海东市不断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通过拉长赏花经济链,实现“以花兴农、以花兴村、以花富民”,努力让“过客”成为“游客”,“游客”成为“顾客”,“顾客”成为“回头客”。
眼下的河湟大地,追花者闻香而来。紧抓春季生态旅游的契机,海东市还深挖旅游业背后的人文内涵,大力发展“赏花经济”,丰富高品质产品供给,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更多赏花新体验,不仅成就游客的“诗与远方”,激活了文旅市场的消费潜力,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一池春水”。
在实现“风景”变“钱景”,“颜值”变“产值”的过程中,海东市以融合思维发展“花产业”,让人们在花季“可游可赏、可看可玩、可品可尝”,激活文旅市场消费潜力,让“春日经济”在繁花与田野间绽放。
然而,笔者认为,海东市的“春日经济”火爆现象绝非偶然。这不仅是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的成功转化,更是人民群众对生活美学追求的集体觉醒。河湟大地上的每一朵花,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讲述往昔故事的独特载体,市民与游客不再是旁观者,而是积极投身其中、共同谱写河湟大地上“春天故事”的创作者。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未来,势必将有更多游客被海东的春天所吸引,将会有更多游客前来感受河湟大地的“满分春天”。而春日里的繁花与田野将持续释放更为绚烂的经济光芒,为海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