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记者 周晓华 摄影报道
当城市的喧嚣被抛在身后,一顶帐篷、一片星空、一缕烟火,正成为现代人治愈心灵的“解药”。在河湟大地,海东市正借着这股露营热潮,将绿水青山变成“诗与远方”,让沉睡的乡村资源焕发勃勃生机。
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海东市发展露营经济的最大底气。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节节高”,人们的休闲方式也“改头换面”,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户外,渴望在自然中“充充电”“蓄蓄能”。海东市顺势而为,在山野间架起“诗与远方”的桥梁,让露营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走进海东市乐都区寿乐镇薛青村,曾经闲置的集体林地如今摇身一变,成了“网红”露营打卡地。被誉为“青海最美公路”的扎碾公路穿境而过,沿途山峦叠翠、溪流潺潺,美得像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
瞅准得天独厚的优势,薛青村果断“出招”,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打造起超有范儿的露营基地。从挖坑搭帐篷到铺设步道,村民全程“沉浸式”参与建设,既端上了“就业饭碗”,又让村集体收入“鼓了腰包”。
漫步于薛青村的露营基地,绿树成荫如天然氧吧,鸟鸣声声似灵动乐章,现代化露营装备与自然景观完美“牵手”。帐篷、烧烤炉、睡袋等一应俱全,还精心规划了休闲区、儿童游乐区,无论是“躺平”发呆的成年人,还是活力满满的“小神兽”,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星球”。投资人牛振国信心满满地说:“咱们这把闲置资源盘活,乡村旅游保准能火。”
近日,平安区峡群森林公园开园,为市民和游客送上了一份“森系大礼”——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就能开启沉浸式森林露营,与大自然来一场亲密约会。
走进峡群森林公园,仿佛踏入了一片绿色秘境。高耸入云的青海云杉层层叠叠,阳光穿过枝叶洒下斑驳光影;蜿蜒的溪流在林间欢唱,带来丝丝清凉;空气中弥漫着青草与泥土的芬芳,每一口呼吸都充满治愈力。
此次开园,最吸睛的当属全新打造的森林露营区。露营地依林傍水而建,既保留了原始森林的野趣,又配备了现代化设施。宽敞平整的露营草坪上,早已支起了色彩鲜艳的天幕和帐篷,仿佛一朵朵绽放在林间的花朵。不少游客纷纷在社交平台“种草”,直呼:“这是周末遛娃、放松的宝藏地”。
不仅如此,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等地也纷纷“放大招”,推出一系列露营新玩法。烧烤营地飘出的香气勾人味蕾,林间树屋藏着童话般的浪漫,游客们支起帐篷,尝一口地道的河湟美食,听一段古老的民俗故事,在大自然里感受独属于海东的风土人情。
天气晴好时,海东市的各大公园也热闹非凡。市民呼朋唤友,搭起帐篷、支起小桌子、架起火锅,热气腾腾的汤底翻滚着,欢声笑语与火锅的沸腾声交织,绘就出一幅充满市井烟火气的幸福画卷。
与此同时,露营经济的“蝴蝶效应”正在海东市持续发酵。露营装备租赁店门庭若市,商家推出“保姆级”服务,从帐篷桌椅到预制菜、烧烤食材,在小程序上下单就能送货上门。寿乐麻辣烫、乐都长辣椒、烤全羊等特色河湟美食和新鲜农产品借着露营的“东风”,成了游客们的“心头好”,让农业和餐饮业也跟着“火出圈”。
更令人欣喜的是,从基地建设到农产品销售,无数就业机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的步伐迈得更稳更实。
近年来,海东市鼓励发展乡村旅游,改善了交通、水电等条件,为露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如今,“露营+”模式在海东市“花式”登场,与文旅、农业、体育深度融合。各露营基地在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在努力打造更多特色旅游项目。“周末放松·去趟海东”的主题宣传视频刷屏网络,精品旅游路线、绝美自然风光、诱人河湟美食,让海东魅力高频曝光,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海东。
帐篷为幕,星空作伴,烟火升腾处是诗与远方。未来,海东市的露营经济必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诗与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