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讯(记者 邓成财)2016年以来,江苏省无锡市和海东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构建“1+6+20+N”结对帮扶体系,形成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协作格局,打造了产业共赢、平台共享、情感共融的“互嵌式”协作新模式,无锡市为海东市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互嵌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推动了东西部区域间、民族间深度交往交流交融。
无锡市帮扶海东市资金投入呈现逐年递增态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1.23亿元,惠及全市60万各族群众。在产业帮扶方面,依托特色产业资源禀赋及特色优势,持续加强特色产业延链补链,2021年以来,共投入7.56 亿元实施了以生猪、牛羊为主的特色养殖业,以中药材、马铃薯、冷凉蔬菜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以拉面餐饮、家政服务为主的劳务产业,以土族盘绣、撒拉族刺绣、回绣等刺绣加工为主的民族手工业等249个特色产业项目,共建了乐都引胜沟蔬菜产业园等12个帮扶产业园。在“西货东输”方面,全方位拓宽特色产品销售渠道,在无锡建成海东高原特色农产品销售门店8个,在机关食堂等开设海东拉面店6家,扶持发展了“伊麦嘉”“阿牛哥”“牛魔王”“河湟硒谷”等“农特产品+电商项目”,拓展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业产业帮扶效率,近70种海东产品进入无锡市场,2024年全市实现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额达1.52亿元。
同时,积极促进两地文化互嵌发展,围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核心目标,充分利用“百里河湟石榴红”工作阵地,大力培育城市社区中华文化交融共享载体,培育1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道和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等多民族文化互嵌发展示范点。组织开展大型文体赛事、民俗节庆、文体汇演、成就展览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为各民族文化交流搭建了广阔平台,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欣赏和学习。结合区域特色文化,创作打造了《大道河湟》等一批体现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和中华民族共同性的文艺精品。开展两地文艺作品联展,汇聚两地艺术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太湖情·湟水意”主题作品,加深两地交往交融,促进了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两市积极促进两地社会互嵌发展,达成长期合作的市级部门22个,截至2024年年底,无锡市30个街道、39个社区、31家企业、12个社会组织与海东市30个乡镇、59个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无锡市52所学校与海东市44所中小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帮助海东中小学校抓专业建设、建课程资源,激发海东教育“造血”功能;无锡市17家医疗机构与海东市14家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组团式”帮助海东两所市级医院打造特色专科,促进海东市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无锡市选派78名干部和495名专业技术人才支援海东,海东市累计选派87名干部和492名专业技术人才到无锡市挂职锻炼、跟岗学习,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开展东西部协作考察交流,从政策扶持、人才支撑、资金支持、产业合作等方面持续强化各项支撑。去年以来,两地互访交流达1034人次。2024年组织输出1166人,江苏就业人数443人,海东籍人员在无锡开办拉面店428家,务工人员达1700多人,年营业额达1.76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