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讯(记者 吴雨)今年以来,海东市坚持便民、利民工作导向,深入开展“12345热线+网格”试点工作,以“海东快办”为载体,全力推进“有诉快办”和“未诉先办”双轮驱动,持续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让群众在便捷高效的服务中切实感受到治理温度。
据了解,为破解城乡治理差异带来的服务难题,海东市聚焦“数智赋能”,精准制定差异化服务方案,创新开发“市民端口”与“网格员端口”两大功能平台。其中,“市民端口”集成政策信息查询、诉求反映、便民服务等多元功能,群众只需轻点屏幕,即可一键提交诉求;“网格员端口”则构建起双渠道工单闭环流转机制,确保诉求工单从受理到处置“一键直达”基层。在此基础上,持续拓展智能应用场景,开发智能知识库、智能驾驶舱等功能模块,推动系统平台数据流、信息流实现从“人工分拣”到“智能生成”的跨越式转变,让群众诉求反映更便捷、问题解决更及时,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在提升服务质效上,海东市坚持“确责提质”,推动“未诉先办”与“有诉快办”双向发力、同频共振。“未诉先办”环节,将服务阵地主动前移至群众家门口,通过“微协商”“微治理”等灵活方式,变“被动响应”为“主动巡查”,提前发现并化解潜在矛盾。“有诉快办”方面,依据职能单位权责事项,系统梳理诉求办理事项2600余条,明确“一键直达”基层网格员的事项129项,累计录入词条7.3万余条,精心打造覆盖广、响应快的“高频知识库”,让一般咨询类诉求在线答复率稳定在90%以上,实现简单问题“即时答”、复杂问题“高效办”。
网格管理的优化,为服务群众筑牢了基层根基。海东市以“八员角色”激活治理神经末梢,让网格员同时肩负起纠纷调解员、联防组织员、法律联络员、信息收集员、安全监测员、信访接待员、帮教服务员、应急调度员的职责,成为政策“宣传员”和民意“直通车”。在试点县区,1059个网格被科学划分,1169名专职网格员、628名专属网格员、1646名兼职网格员各就其位,形成“专职网格员‘吹哨’、专属网格员‘报到’、兼职网格员‘辅助’”的高效工作格局。截至目前,试点的平安区和互助土族自治县通过“一键直派”机制流转工单418件,已办结367件,办结率达87.8%,诉求办理效率较以往提升38%,基层治理的精准度和实效性显著增强。
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从“被动等待”到“主动服务”,海东市“12345热线+网格”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不仅畅通了群众诉求表达的“快车道”,更构建起精准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政务服务新体系。随着各项机制的不断完善,海东市正以更优的服务、更快的响应、更实的成效,让“海东快办”成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暖心纽带,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