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讯(记者 朵玉雪)近年来,海东市锚定“建设高原康养新高地”目标,依托吴天一院士等专家学者关于高原康养医学理论研究成果,立足高原独特地理资源禀赋,在高原康养产业领域率先破局、先行先试,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发展新路径。
海东市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卫健和文旅的两位副市长任副组长的推进高原康养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和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统筹协调推动高原康养工作开展。编纂出版《中国高原康养发展报告》,为产业发展提供权威理论支撑与决策依据。编制完成《青海省海东市高原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年)》,依托“一核三带”产业空间布局,系统谋划十年产业发展蓝图。
海东市全力打造科教研融合发展矩阵,正式挂牌设立“吴天一院士创新中心”、青海高原康养核心基地等科教研基地5个,市第二人民医院高原康养创新中心成功入选“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培养团队,在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多路径探讨高原医学、高原康养等领域,成功举办首届高原康养医学学术研讨会、中华医学会高原医学分会第十一次高原医学学术会议和两届“北龙山森林康养”论坛,形成高原康养《海东共识》,为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引。
为进一步推动医疗与养老资源深度融合,海东市构建“医养结合”全链条服务体系,全市三级医院扩容至3家,全省规模最大的海东市养老示范基地建成运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按期推进,全市医疗机构重点专科达到88个(国家级2个),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3个、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11家,互助土族自治县2024年被命名为医养结合示范县;依托资源禀赋,开发生态研学、高原康养、自驾越野、森林养生、红色旅游等生态旅游产品,北龙山林场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第一批)”等荣誉;立足高原气候冷凉、环境无污染等资源优势,打造“高原、绿色、有机、富硒”品牌,培育藜麦、黑蒜、羊肚菌等富硒特色农产品2万公顷以上,累计有效认证绿色食品114个、有机产品2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8个,促进特色农产品与康养产业深度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