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讯(记者 巴迎桂)今年以来,海东市聚焦粮食安全、绿色供给、农牧民增收目标任务,立足自然和资源优势,走生产无害化、产品绿色化、资源循环化、环境清洁化、功能多元化、产业规模化的高原生态绿色发展之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品质优势,品质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海东市重点突出高原、富硒、绿色等优势,成功打造了高原杂交油菜脱毒马铃薯制繁种基地、牦牛藏羊西繁东育基地、菜薹供港蔬菜生产供应、高原冷凉蔬菜基地,让更多绿色有机的“青字号”产品走出海东。
同时,立足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印发《海东市进一步深化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同步制定了《2025年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分工方案》和年度工作要点,在2024年度专项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2200万元的资金支持。
此外,积极开展“双认证”工作,其中,海东市乐都区、平安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顺利通过县级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双认证”。全市累计有效认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8个、绿色食品88个(获证企业27家),认证产品涵盖了蔬菜、菜籽油、大樱桃、鳟鱼、蜂蜜、牛肉、冷水鱼等我市优势特色食用农畜产品,品牌战略效果显著。并依托第二届“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超级联赛,组织56家次农牧业生产经营企业参加展销会2场次,展示推介农畜产品135种,共销售农畜产品17.2万元,其中线上销售9.2万元、线下销售8万元。
目前,全市各类农作物制繁种基地2万公顷,年培育优质草莓苗1000万株、蔬菜种苗1亿株以上,种苗商品化率显著提高,草莓苗远销辽宁、浙江等主产区。全市春油菜供种率占全国市场的83%,“青杂”系列杂交油菜成功推广至蒙古、俄罗斯等国家,成为全国首个海外大面积种植的杂交油菜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