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海东
我市织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保障网
来源:    时间:2021年05月31日    

海东日报讯(记者 李富生)今年以来,海东市持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防返贫监测预警、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等工作,确保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全面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为顺利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围绕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海东持续推进产业发展,充分利用5.22亿元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继续推进扶贫项目提质扩面,年内计划实施各类项目47个,其中产业项目18个;继续推进各县区扶贫产业园、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提档升级工作,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推进稳岗就业,积极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培育壮大区域劳务品牌,加强对脱贫人口的各类技能培训,多层面稳岗拓岗,促进就业。目前,全市已有3.4万名脱贫劳动力,3300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和982名边缘易致贫人口实现稳定就业。持续深化消费扶贫帮困,促进特色农畜产品与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精准对接。目前,已通过“扶贫832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定点帮扶单位采购等渠道,完成扶贫产品销售1.89亿元,其中在线销售3035.26万元。

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方面,海东依法依规巩固“控辍保学”成果,持续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加强“防贫保险”的做法,继续加强对地方病、传染病、慢性病防控救治工作,广泛开展健康素养知识宣传,进一步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开展搬迁群众劳动力就业监测,加快健全集中搬迁社区治理体系,解决好户口迁移、上学就医、社会保障等实际困难,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地域归属感和社区融入感。全面排查入户饮水是否存在季节性供应不足、设施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水费收缴是否合理,集中供水点距离是否合规、水质是否达标,脱贫地区饮水安全运行管护机制是否健全、工作责任是否落实等问题,确保群众喝上“稳定水、干净水、放心水”。

为防止返贫,海东健全防止返贫监测机制,通过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6152322人边缘易致贫户和168616人脱贫不稳定户以及因病因灾因学和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度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全方位、常态化监测。同时,按照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的原则,精准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等内容的帮扶措施,确保“两类人员”不返贫稳增收。

同时,海东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建立健全后续产业扶持长效机制,加大搬迁群众产业帮扶力度,积极谋划一批适宜集中搬迁安置群众的产业发展项目,有序推动搬迁群众向二三产业转移,确保搬迁群众在迁入地快速融入、全面发展。持续关注搬迁群众劳动力就业情况,联系就业部门,开展针对性、“订单式”技能培训,确保搬迁失业人员短期内能够实现再就业。积极联系组织、民政、自然资源等部门,完善集中搬迁安置区党的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及不动产权办理等工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截至5月初,全市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群众不动产证办证率达94.5%

在稳步做好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政策、人才智力支持等方面有效衔接的基础上,海东精心部署,因地制宜谋划乡村振兴,继续按照“四个不摘”具体要求,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内容,协调各行业部门,全面谋篇布局乡村振兴,确定一批重点扶持乡镇和示范村,持续加大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增强脱贫地区发展活力和后劲,推进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培育壮大区域劳务品牌,加强各类技能培训,让更多群众一技在身,稳定就业,稳定增收。同时,跟进做好搬迁群众产业发展、稳定就业、快速融入等后续扶持工作,解决群众后顾之忧,让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