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讯(记者 胡生敏)开展防疫宣传、掌握人员动向、做好扫码登记、避免人群聚集……自海东市平安区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以来,我市各级各相关部门突出重点环节、重点人员、重点场所,将外防输入作为重中之重和关键所在,指导各县区打好“补丁”、补齐短板、强化弱项,全面做好应急准备,全力做好统筹协调,织密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网。
“虽然解封了,但是解封不解防,你们还是要做好后续的工作,严格落实人员出入查证、扫码、测温、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并定期对卡点和道路进行消杀。”平安区石灰窑回族乡副乡长祁金香向黎明村执勤卡点工作人员嘱咐着。
自11月4日,平安区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平安区石灰窑回族乡坚持管控持续从严,对进出村内人员从严落实健康码必验、体温必测、信息必录、身份必问、口罩必戴等“五必”防控措施。
“奶奶,这段时间少出门,有什么需要跟我们联系。”得知低保户吴花邦家里缺被褥和口罩,石灰窑乡民政干事马小丽当天就把被子和口罩送上门。
为切实解决好疫情期间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生活困难,全市各级各部门采取上门走访、电话问询、微信解答等方式,全面掌握涉及低保、特困、低收入家庭等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状况,做深做细做实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真正将暖心服务送到居民群众心坎上。
同时,全市各县区、乡镇、村社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化管理职能,加强排摸管控,严格落实“大数据+网格化”措施,落实落细社区出入口查证、验码、登记、消杀等工作,大力开展防控知识宣传,引导市民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筑牢群防群控的稳固防线。各专职网格员利用“亲邻里、知民情”的优势特点,发挥一网格一微信群的平台作用,引导群众少聚集,不信谣、不传谣。
各类经营场所也是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市市场监管、商务、文体广电旅游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认真履行行业监管责任,不断加强疫情监测,准确掌握疫情动态,常态化督促市场主体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要求,积极引导群众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确保了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我们加大农贸市场管理力度,落实常态化防控举措,实行‘两码一测一口罩’管理,要求经营从业人员和进出人员佩戴口罩,安排专人负责对进出人员进行扫码测温。”海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农贸市场将实行“日清、日消、日查”,并坚持每天对市场内重点部位、活禽区等进行清洗消毒,督促各经营场所严格落实公共场所防控指南,配齐配足防护物资,加强场所内保洁清理,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