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卫正芳)今年以来,海东市按照生态环境部和省生态环境厅相关文件要求,紧扣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契机,在2020年湟水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基础上,积极探索、先行先试、迅速行动、周密部署,全面完成了湟水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监测、溯源工作,有序推进排污口分类整治。
据了解,海东市严格参照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江入河和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排查专项整治行动监测实施工作要点(试行)的通知》中规定的监测方法、监测指标、监测频率等要求,邀请有资质的专业第三方监测机构,分县区制定专项监测方案,对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乐都区、平安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所有水排污口进行了监测,累计完成273个排污口的监测任务。
在进行排污口监测的同时,统筹兼顾开展排污口溯源工作,充分运用现场探查、图制作业、科技勘探等手段,力争摸清查清排污口的污水来源。截至目前,全市湟水河流域503个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深度溯源工作,对每一个排污口规范进行了分类命名、编码,建立了监测溯源工作台账。
此外,在完成监测、溯源的基础上,按照“一口一策”原则,因地制宜制定湟水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方案,全市湟水河流域503个排污口分类整治工作按照立行立改、重点整治两类开展,逐一明确了每个排污口的整治要求、具体措施、责任单位、完成时限等,分类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工作。截至12月上旬,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平安区、互助县已完成辖区内排污口标识牌树立工作;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平安区已完成辖区内废弃排污口的拆除、封堵工作;乐都区、民和县排污口分类整治正在积极推进,我市湟水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