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为海东新城崛起贡献住建力量
来源:    时间:2022年03月29日    

海东日报记者 李永兰

近年来,海东新城迅速崛起,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今年全国及省市两会上,城市建设成为关注焦点,各级政府也对城乡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在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中,海东市今年在城市建设中将有哪些“大动作”,群众将会收到哪些“大礼包”?记者就此专访了海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妥文立。

记者: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给排水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近年来,海东市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今年有哪些新的打算?

妥文立:“十三五”以来,海东市住建局始终把群众对美好城市的向往和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作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围绕服务更加优化、保障更加殷实的目标,全市累计实施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900项,总投资388亿元。建设城镇排水管网389.32公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6.15%;建设城镇供水管网238.1公里,用水普及率达99.32%;敷设城镇燃气管网822.3公里,燃气普及率达86.92%。另外,针对城镇燃气管网无法敷设的乡镇,积极推广新型供热供气方式,在互助土族自治县部分村社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了智能LPG微管网项目,为群众送去了绿色、安全、便利的能源。

今年,我市住建部门将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相关部署,根据国家关于城市地下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工作相关工作要求,积极统筹谋划“十四五”期间城镇燃气、供热、供排水等地下管道老化更新改造任务,计划投资8.77亿元更新改造城镇燃气管道116.27公里,更新改造供热管道5.68公里、供水管道77.06公里、排水管道124.47公里。为进一步加强地下管线规范管理和档案整理,我市拟于2022年先行先试,在乐都区、平安区、河湟新区率先开展地下管线物探排查工作,为今后城市发展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奠定基础。

记者: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市政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老旧建筑和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请问今年海东市有哪些老旧小区改造计划?

妥文立:为有序推进我市城市更新工作,加强市政基础设施能力建设,2022年全市计划实施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103项,总投资59.51亿元,计划年内完成投资20亿元。结合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市政基础设施和房屋建筑风险调查工作,将重点对全市地下管线、地下通道、地下公共停车场、早期人防设施(防空洞)、给水管网、雨污水管网、供热管网、燃气管网、电力管线、通信管线等地下市政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并把治理重大风险隐患作为此次工作的重点任务。

今年全市将投资1.17亿元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3450套,建筑面积达30.79万平方米。其中,乐都区1310套,平安区870套,互助土族自治县947套,化隆回族自治县323套。同时,深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去年完成全市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28.3万户的基础上,进行了农户住房危险等级和抗震结构鉴定工作,对新增CD级危房、抗震不达标的住房纳入2022年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范围。

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请问我市今年在住房保障方面有哪些举措?

妥文立:今年我市计划完成住宅与房地产开发投资90亿元以上,房价涨幅不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幅,商品住宅消化周期控制在18个月以内。同时,还将投资5.27亿元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项目1119套。通过发放城镇住房租赁补贴1040339.34万元,以“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为目标,大力推动住房租赁市场发展,针对部分商品住宅销售下滑的现状,积极鼓励和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向租赁市场转型,通过简易装修、优化户型、租金优惠等方式挖掘库存商品房价值潜力,加快培育专业化、规模化的住房租赁企业,为本市城镇化提供住房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