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市应急管理局】完善应急体系护航新海东发展——访海东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王雯
来源:    时间:2022年06月30日    

海东日报记者 祁树江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今后我省将深入实施“一优两高”发展战略,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构建以产业“四地”为主体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着力探索共同富裕实践路径,着力推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走在前列,着力强化国家安全战略要地功能,着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青海的发展,离不开应急体系的完善和建设,作为青海东大门,海东市应急管理工作将如何布局?记者就此采访了海东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王雯。

记者: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指出,因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新冠感染疫情常态化防控果断有力,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才得以维护。可见,应急管理在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重要性。请您谈谈我市应急管理的整体情况。

王雯:海东市应急管理局成立近三年来,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工作理念,统筹发展与安全,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我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在“两节两会”“开工复工”“五一”国庆等重点时段,在危险化学品、矿山、工贸等重点行业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全面推进企业主体责任、行业属地监管责任和党委、政府领导责任不断落实;推行“三位一体”“互联网+”执法模式,使得安全生产执法更加法治化、规范化;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警示,解决和消除了一批重点安全隐患。2021年全市事故死亡人数40人,较“十三五”年均事故死亡人数减少6人,下降13%,未发生较大事故,全力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着眼“全灾种、大应急、大救援”,市“两委”“两指”自转隶至应急管理局以来,健全了工作机制,充实了工作力量,加快推进林草防火、防汛抗旱、危化企业、地质灾害、防震减灾风险预警监测动态“五张图”建设;全面完成历史地震灾害灾情信息调查,创建海东市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地震观测数据处理率达99.98%;深入推进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圆满完成风险普查区划更新和数据清查核查工作。构建市级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强化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视频调度能力,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管理模式,不断开展应急演练,积累实战经验。组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7902.4万余人,储备应急救灾物资2.9万余件,有效处置循化雪灾、乐都山体滑坡、平安区泥石流等多起事故灾害,全力保障新冠感染疫情防控应急物资,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显著提升。

记者: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指出,今后要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发展新机制,推动优势互补、协同共进。当前,海东城乡差异依然存在,就应急管理而言,农村还比较薄弱,今后将如何提升农村应急体系建设,达到协同共进的目标?

王雯:海东市地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农村人口多,农业产业广,气候条件复杂,地震、地质灾害频发,一旦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极易造成农村地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提升农村应急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做好农村应急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指导各地乡镇、街道根据自身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工作实际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或者相应部门,持续推动解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其次要加强对农村地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一方面协调乡镇和业务部门加强农村地区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持续加强对重点自然灾害风险隐患点的监测和分析,做到“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还要提高设防能力,编制和实施以乡镇为单位的防灾减灾救灾规划,并将其纳入乡镇现代化建设管理体系和布局。另外,要加大对农村应急人、财、物的支持力度,以村、社为基础,推进“网格化+应急管理”试点工作,重视应急科普宣传,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基本知识和防灾避险、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大力提升农民的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能力;广泛推广农村农房灾害保险,加大冬春临时救助,建立农村灾害保障体系,化解农业生产风险,减少农民受灾风险。

记者: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要求,今后将聚焦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民生需求,有重点地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大背景下,应急管理新技术得到普遍应用,今后我市在“智能应急”方面将有哪些新举措?

王雯:“智能应急”是助力安全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也是破解当前应急管理工作难题堵点的有效手段,对推动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创新,提高重大风险防控能力,有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我市“智能应急”建设将聚焦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目标,加强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数据成果运用,协调自然资源、水务、林草、气象等行业主管部门和三大网络运营商,加快高水平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城乡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将我市高危企业、水库水利设施、国有林场、地质灾害隐患点、重点路段、隧道桥梁等重点部位纳入全市应急指挥信息平台,主动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无人机、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加强线上监测监管,及时发现安全风险、消除事故隐患,完善指挥救援、灾情管理、统计分析、信息发布、灾后评估和社会动员等功能,推进监测预警系统全覆盖和智能化;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执法”智能化升级,执法人员配备执法终端,利用国家应急部“安全生产互联网+执法”系统,实现安全生产监管全过程闭环,提高监管执法和服务企业水平。推进智能科普宣教培训和应急信息发布,充分利用“报、台、网、微”四位一体的融媒体宣传矩阵模式,加快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提高社会动员能力。

记者: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我省将再用两个五年规划的时间,建成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新青海,将豪情满怀地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应急管理部门该怎么做?

王雯:今后,市应急局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全面强化“四项应急准备”,加强分析研判和预警预报,毫不放松抓好安全防范、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准备,及时有力处置突发情况,全力确保安全形势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保障全市各族群众安居乐业。

尤其要始终坚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站在讲政治、顾大局、保稳定的高度,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深刻汲取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教训,紧盯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工矿商贸、城镇燃气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严格落实安全监管执法,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防范一般事故;密切监测天气变化和汛情,全面加强气象、洪涝、地质灾害监测,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及时会商分析和滚动预报,在传递的覆盖面上做到家喻户晓,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充分发挥“两委”“两指”工作职能,加强督导检查,严格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和“双重督办”等措施,问责曝光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狠抓工作落实;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领导带班及巡视检查制度,强化事故、水情、汛情、灾情信息报送,确保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遇有重大自然灾害时,信息及时报送,相关预案迅速启动,及时妥善应对、有效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