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记者 李富生
“强攻三季度,决战四季度,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这是8月8日召开的全市经济运行工作推进会上的铿锵誓言。
面对上半年经济形势的严峻风险挑战和艰巨任务,海东市知弱图强,严格执行“一表一图一单一流程一机制”要求,对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全面复盘、分析查摆原因,分解前三季度经济指标预期指导计划,建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副市长为副组长的经济运行调度服务工作机制,成立10个专班,构建“市级领导上手、各专班主抓、机制办公室牵头、各成员单位负责”的齐抓共管责任体系,全面落实“以增补欠”各项举措,全力以赴把进度追回来、把指标提起来、把目标赶上来。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稳住了工业就是稳住了基本盘。海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通过建立每月重点项目投资报表调度制度,实行挂图作战,坚持“一月一调度、一季度一分析”,上半年全市实施一般性工业投资项目62项,其中续建32项、新建24项。持续做好重点项目的动态调度和跟踪服务工作,协调解决海东红狮硅基新材料项目供水供电、中钛青锻项目资金困难等问题,保障重大项目顺利建设。
养鱼需活水,为工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海东市一直在发力。近年来,海东市着力打造精准给力的政策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重商亲商的社会环境,出台《海东市优化营商环境目标考核办法》《海东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招商引资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企业等制度,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重商、亲商、安商、富商在河湟大地蔚然成风。
担当“压舱石”,夯稳“顶梁柱”,工业已成为海东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在2024年上半年取得了一份优异的“期中考”答卷,也必将在下半年交出更亮眼的“成绩单”。
项目建设的快与慢、优与劣,直接关系着一个地方发展的成效。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工业园,年产10万吨的绿电高端铝基材料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年产3万吨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线满负荷运行……处处涌动着新型工业经济焕发出的蓬勃活力。
在河湟新区零碳产业园,海东红狮硅基新材料项目一期年产10万吨多晶硅及配套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50亿元,计划今年四季度实现机械竣工,投产运行后将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海东市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支撑,推动政策向项目聚焦、要素向项目集聚、干部向项目集中,持续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的热潮。今年上半年全市开复工项目669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1%,顺利实现“双过半”。其中:一般性工业增势强劲,投资同比增长396.6%;基础设施领域项目迅猛推进,投资同比增长20%;房地产项目持续向好,完成投资占全市总投资的21%。
释放消费潜力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一头连着宏观经济大盘,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今年年初,海东市印发实施《2024年消费促进活动方案》,建立“贯通全年、四季持续、消费繁荣”的促消费格局,按照“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场景”原则,各县区及大型商贸企业共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消费促进活动,累计投入各类资金855万元,为广大市民发放政府电子消费券,全力激活消费热点,掀起了民俗文化与消费经济相融合的热潮。全年开展“年货大集”“送年货下乡”“网上年货节”“电商直播节”等系列促消费活动50多场次,为广大市民送上了精彩纷呈、热烈红火的消费盛宴。
“起势”看前半程。产业园区车间内,生产线高速运转,开足马力赶订单;重点项目工地上,工程车来回穿梭,建设者们抢工期、赶进度;城市大街小巷里,商场超市、街头小店人气旺盛;广袤的山乡田野间,农民抢抓农时忙生产;节庆活动文旅市场火爆,引来八方游客,处处欢声笑语……
“成局”重在后半程。全市上下将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迫感,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工作要求,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全力拼经济、拼项目、拼投资,铆足干劲,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