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讯(记者 李永兰)去年以来,海东市严格落实创卫工作方案,强化城市管理,深入推进垃圾分类,爱国卫生和创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作为创卫工作市容环境卫生组牵头单位,海东市城市执法管理局严格落实《市容环境卫生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海东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市容环境组相关评价指标工作任务细化方案》,为创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去年,海东市城市执法管理局分别对乐都区、平安区及河湟新区进行网格化全覆盖督导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各区存在的个性问题,以网格责任片区形式进行反馈通报,限期整改。深入开展背街小巷、城中村、城郊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年内共清理垃圾杂物1万余吨,美化墙体450余平方米,共清理沟渠淤泥垃圾、城中城郊村死角垃圾250余立方米,街巷路面每日保洁时间达到12小时以上。
同时,海东市城市执法管理局加大城区“牛皮癣”、小广告巡查整治力度。共清理城市“牛皮癣”、小广告3万多条,共清理非法张贴及喷绘广告3000余处,查处没收宣传小广告5000余张,清理破旧横幅600余条。
结合海东市实际,根据住建部最新安排,深入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周活动,通过垃圾分类宣传进机关、进社区、进商场、进校园等,采取发放宣传手册和倡议书、设置宣传展板等方式,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去年,累计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35次,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入户宣传工作,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覆盖率达45%。在核心区累计购置并安装四分类生活垃圾桶2726个、垃圾分类雨亭434组,放置生活垃圾智能投放柜5个,设置便携式宣传展板230个、固定宣传栏791处。乐都区、平安区共打造了3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示范样板街。每月收集市直各单位和各县区垃圾分类相关资料,认真汇总上报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填报系统9大类47项内容。
今年,海东市将进一步推动乐都区、平安区、海东工业园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不断推进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因地制宜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效提高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持续清理整顿各类占道经营、倚门经营、流动摊贩、露天烧烤等影响市容市貌的行为,全面改善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持续细化、量化各项市政设施维护任务,确保城区主次干道路平、灯明,铺面门头安全、有序。深入开展城管执法队伍作风整顿专项行动,持续巩固城管执法队伍“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成果。持续开展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户外违法广告清理整治、城区背街小巷及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等专项整治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