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市文体旅游广电局】海东绘就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来源:    时间:2025年01月13日    

海东日报记者 孟霞 报道

2024年,海东市以保护传承弘扬河湟文化为目的,积极融入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着力在健全完善服务体系、传承保护非遗文化、提质扩容体育事业、提升市场治理水平、夯实广电工作根基上狠下功夫,各项工作展现新面貌。

近年来,海东依托境内秀美的自然生态、珍贵的文物古迹和多元的民族风情,把加快文旅产业创新发展作为推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提档重点景区、推出精品线路、促进文旅融合,开辟了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径,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文旅产业发展硕果累累。平安区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和互助土族自治县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被列入第一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千年古驿 乐享平安”“走进魅力民和 体验厚重人文历史”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乐都区唐道·618旅游休闲街区被评为新一批青海省旅游休闲街区。

为保障文旅工作科学规划、有序进行,从全市大局出发研究制定海东市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海东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海东市推动青绣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海东市重点旅游景区打造三年行动计划、海东市乡村旅游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海东市旅游民宿培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简称“一个意见、五个计划”),形成文旅发展“1+5”政策体系,统筹推进重点工作任务落实。

文化旅游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项目支撑。2024年,海东市全力推进互助县北龙山景区、互助土族故土园、互助县青稞酒小镇、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撒拉尔故里民俗文化园、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长城文化公园(乐都段)基础设施完善和化隆回族自治县全民健身中心等重点文旅项目的提档升级,助力海东旅游业蓬勃发展,游客接待量持续攀升。

通过项目建设,一大批文旅产品精彩呈现。2024年,全市范围内创建102个市级基层文化示范点、申报100余名市级非遗传承人,成功举办2024青海省丝路花儿艺术节、千龙千狮闹新春·传统社火展演等大型文化活动,争取投资1亿元建设非遗馆,实施文旅项目40个,总投资达1.81亿元。

2024年,我市坚持探索海东文旅发展新模式,打造春季是踏青赏花的专属地、夏季是康养避暑的首选地、秋季是丰收体验的推荐地、冬季是冰雪旅游的热门地,构建民俗体验型、生态观赏型、城郊度假型、历史探秘型、红色文化寻根型“五大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去年1月份至10月份,全市旅游人数达2208.57万人次,同比增长26%,旅游收入达61亿元,同比增长20.3%,吸引更多游客到海东旅游,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同时,在旅游旺季期间,我市加大联合执法监管力度,不漏死角、不打折扣,全市旅游市场秩序井然有序。

在市级大型活动中,海东聚焦文艺精品创作,发挥本地艺术人才优势,创编《爱在海东》《我的海东我的家》等歌曲舞蹈,两台大型剧目“零距离”“沉浸式”展现河湟文化的魅力,文艺创作实现新突破,海东市文化馆馆办团队不断壮大,实现了“搭海东的台、唱海东的戏、用海东的人”。

2024年,海东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共同发展”的原则,举办“市县联办、县区承办”的品牌赛事活动,各县区立足特有的体育资源、历史传统、民俗文化优势,成功举办首届篮球赛、羽毛球邀请赛、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乒乓球赛、武术套路邀请赛等“一县一品”特色体育项目,不断夯实地方“品牌赛事”基础,赛事场次累计达665场,参赛人数达1278人,吸引观众5.5万人,地方体育“品牌赛事”不断夯实,海东市特色体育逐步成形。

顺时乘势,风至势起。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海东正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速度,全力加快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步伐,奋力绘就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