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讯(记者 赵新秋)2月24日,记者从海东市水务局获悉,今年我市将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以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8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升到64.28%以上,建设6条幸福河湖,用水总量控制在5.63亿立方米以下,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11%和1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不低于0.552,为新时代海东建设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据了解,海东市水务局将持续推进湟水河乐都段、民和段、大通河互助段3条主要支流治理,治理河长27.4公里;争取实施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河、化隆回族自治县昂思多沟、支扎沟3项中小河流及山洪沟道治理工程,治理河长36.2公里,新建堤防64.3公里;进一步完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全面落实落细水旱灾害防御各项措施,牢牢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
在项目建设方面,海东市水务局将持续推进重大供水保障工程建设,提速提效提质,加大水利项目投资争取力度,努力建设“发展不缺水、百姓喝好水”的现代化高效水网,全年完成水利投资10亿元以上。尽快推进互助柏木峡水库、平安响河峡水库收尾验收;加快湟水河河湟新区北岸防洪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和湟水河乐都非主城上游段整治工程2项亚行贷款项目建设进度,确保9月底前全面完工投入运行;全面开工建设海东市乐都杨家水厂及输配水管网工程,积极推进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夕昌水库配套灌区建设工程实施。
市水务局将切实加强民生水利建设,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步伐,切实抓好农村供水管网改造。同时,接续实施乐都区洪水坪、大峡渠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改善农田灌溉面积2326.67公顷,不断夯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水利基础。
“生态水利”是根本。2025年市水务局将不断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投资7783万元实施4大类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19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8平方千米,水土保持率提升到64.28%以上。加快实施2025年取水口监测体系建设项目,安装取水口在线计量设施47套,进一步规范全市取用水行为及管理秩序。完成平安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县3个县区节水型社会达标五年评估工作,积极推动互助高原蔬菜产业园创建为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园,不断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稳步提升。
此外,进一步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从严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严控人为水土流失活动。抓好引大济湟工程建设运营专项审计调查,民和县、互助县灌区建设与改造项目资金审计等反馈问题整改落实,督促加快完成湟水河三级水电站未批先建、南门峡水库溢洪道底板违建等多年遗留问题整改,攻坚克难,力争年内销号“清零”。
推动流域生态环境改善,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水美”的水生态环境。海东市强化河湖治理能力提升,督促各级河湖长强化履职尽责,总河湖长巡河不少于2次,责任河湖长巡河不少于3次,确保四级河湖长体系落到实处;落实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河道采砂规划,严格水域岸线生态空间管控,维护空间完整、功能完好的河湖生态空间;加强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实施4大类水土保持重点工程19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8平方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