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讯(记者 吴雨 石军)3月,是海东市各类企业复工复产的关键期,特种设备安全成为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一环。连日来,海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依托,深入人员密集场所、大型工矿企业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检查,为全市企业筑牢复工复产安全防线。
清晨的乐都区唐道·618一家亲生鲜超市内,顾客络绎不绝。自动扶梯上下穿梭,直梯平稳运行,市场监管部门检查组的身影穿梭其间。“电梯急停按钮测试了吗?请出示维保记录。” 海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监察科科长刘玉波手持检查记录表,一边询问超市安全部负责人,一边俯身查看扶梯踏板间隙。在他身后,两名技术人员正用专业仪器检测电梯导轨的磨损度。
“扶梯的紧急制动响应时间快一秒慢一秒都不行,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对扶梯进行维保调试。”刘玉波严肃地说。超市安全部负责人坦言:“人流量高峰时,我们更关注设备是否‘转得动’,容易忽视细微参数变化,我们马上整改。”
这样的检查是海东市特种设备“电梯筑底三年行动”的一个缩影。针对商场、医院、小区等人员密集场所,海东市各县区市场监管局都建立了“一梯一档”动态数据库,要求使用单位每日上传运行状态、每月公开维保记录。“特种设备安全容不得‘差不多’,必须用数据说话。”刘玉波打开手机里的监管平台,全市7900余台电梯的检验状态、故障记录一目了然。
离开超市,检查组驱车20公里来到阿兰工业集中区。在青海鸿利通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内,4台巨型矿热炉轰鸣运转,起重机、压力容器等80余台特种设备构成生产“生命线”。这家年产值超5亿元的当地龙头企业,承载着218名员工的生计,更关系着下游钢厂供应链的稳定。
“以前最头疼的就是特种设备报检。”厂区安全部部长周保中指着流程图回忆:“矿热炉的检测要跑西宁两个机构,机构位置又偏远,光路程就要花费大半天时间。去年3月新系统上线后,只需坐在办公室上传材料,10分钟就能搞定。”
这一变化源于海东市市场监管局推动的“检管联动”改革。针对企业反映的“多头跑、耗时长”等痛点,海东市市场监管局协调省、市特检机构打通数据壁垒,将报检材料从23项精简至8项,并推行“容缺受理”机制。“现在企业线上提交材料后,平均检验周期缩短了70%。”刘玉波介绍。
刘玉波表示,近期,针对企业复工复产开展的特种设备专项执法检查中,共出动了执法人员385人次,检查单位244家,特种设备758台套。期间,排查出安全隐患92条,下达了行政指令书16份,停用设备2台,拆除大型游乐设施1台,查处违法案件1起,受理投诉13件,办结13件,办结率达100%。
一次跟随检查,窥见的是海东特种设备安全治理的“方法论”:用技术革新破解监管难题,以服务升级替代机械执法,将企业从“被动整改”转化为“主动预防”。正如刘玉波所言:“安全监管不是猫鼠游戏,而是与企业并肩织网的过程。”这张越织越密的“安全网”,正成为护航海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