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讯(记者 卫正芳)记者从海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2024年海东市铁合金完成产量72.05万吨,创近5年新高,实现工业总产值46.3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3%。
据了解,海东市依托丰富的石英岩矿产资源和全省绿电优势,现有铁合金企业20户,均为民营企业,企业户数占全省铁合金企业总数的66.7%。主要产品为72#硅铁、75#硅铁、工业硅、硅铬、微碳铬铁等,产品通过贸易公司和自行销售方式销往山东、甘肃、上海、四川、浙江、河南等地。目前,全市铁合金企业从业人员4800余人。
“双碳”背景下,铁合金作为“两高”产业,必须走绿色低碳的道路才能实现长远发展。近年来,海东市组织铁合金企业加大环保节能技改力度,实施定点浇铸烟气收集项目和环保节能技改项目,成效明显。2024年,全市铁合金企业共实施环保节能技改项目38项,其中19项定点浇铸烟气收集项目已全部建成投运,并通过第三方检测,物料堆存、装卸、上料环节的粉尘管控、出铁口浇铸环节烟气排放等方面效果良好。去年一年,通过对全市20家铁合金企业2023年度能效核定,经省工信厅认定,全市5户企业达到能效标杆水平、15户企业达到能效基准水平。
针对全市铁合金企业小而散、管理水平低等现状,2025年,海东市工信系统将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争取与宝钢等大型集团合作,并发挥头雁效应,稳定产业链和铁合金产品价格,提高企业抵御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同时,借助国家产业政策,加快实施等量减量置换、关小建大,协调相关金融机构帮助推进福海新材料公司2×40500KVA硅铁矿热炉示范项目等升级改造,建立行业标杆。
“我们将持续引导全市铁合金企业向超洁净低排放、节能减排方向发展,推进绿色工厂创建工作,提高企业生产装置的能效水平、环保水平和安全水平,力争2025年底全市铁合金企业能效全部达到基准水平,30%以上企业达到标杆水平。”海东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也会根据市场需求引导铁合金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发展高纯硅铁、高纯工业硅、微硅粉等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参与铁合金期货交易,适时建立厂库和期货交割库,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
|